敲響第三帝國的喪鍾(2 / 2)

9 月4 日收複安特衛普和盧萬那天, 蒙哥馬利再次向艾森豪威爾提出建議, 但仍未得以采納和實施。由於物資匱乏, 給養不足, 蒙哥馬利無力迅速攻下魯爾, 挺進柏林, 也推遲了向阿納姆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計劃。在蒙哥馬利的反複爭取下, 計劃終於得以重新審定。

在同艾森豪威爾致電交換意見後, 蒙哥馬利的計劃終於得到支持, 但此時的情況發展卻已令人擔憂。

9 月17 日, 阿納姆戰役開始進行。由於盟軍最高統帥部未將此戰視為北翼的主要行動, 作戰總體部署不妥, 加上惡劣的天氣影響,盟軍未能如願攻克阿納姆北麵最後的橋頭堡。9月25 日, 前線部隊被迫撤退, 阿納姆戰役未獲全勝。

12 月6 日, 由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德軍突然向美國第一集團軍正麵即兵力薄弱的阿登地區發起強攻。其目的是力爭取得所謂“德國爭取戰爭勝利” 的最後一次重大行動。進攻在美軍防線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突出部位。局麵迅速惡化, 第十二集團軍群最後被一分為二。

蒙哥馬利受命組織力量反攻, 他把英國第九集團軍置於統轄之下, 和美軍共同作戰, 並要集團軍接管第一集團軍的某些陣地。在美軍後備隊組成之前, 他將英軍配置於第一和第九集團軍後, 充當後備梯隊。

在蒙哥馬利的組織部署下, 情況漸趨穩定。隨後, 他奉命指揮整個北方戰線的盟軍。盟軍協調一致、英勇戰鬥兩個星期, 消滅了進攻的德軍, 粉碎了龍德施泰特的陰謀。

阿登戰役後, 艾森豪威爾接納了蒙哥馬利的建議, 集中力量進擊魯爾工業區的北線, 並任命蒙哥馬利指揮和掌握盟軍作戰。1945年2 月8 日, 美國第九集團軍配合加拿大集團軍向北進攻。

3 月10 日, 盟軍全線逼近萊茵河後, 便準備強渡萊茵河。蒙哥馬利為第二十一集團軍群強渡萊茵河進行了精心的籌劃。在開始製訂渡河初步計劃時, 蒙哥馬利就是把渡河作為最終打敗德國人的開端來計劃的。

一向以小心謹慎著稱的蒙哥馬利, 這次尤其如此。如果要渡河,他決心做到不僅確有把握渡過去, 而且還要大大向前推進。除了蒙哥馬利當時縈回於腦際的從北麵直搗柏林的想法外, 他還有一些政治因素需要考慮。

英國的目標是確立其在德國北部的存在, 解放荷蘭、丹麥和斯堪的納維亞, 在蘇聯人向西滲透之前占領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

因此, 蒙哥馬利不僅要確保成功地渡過萊茵河, 而且還要保證部隊跟得上, 站得住, 這樣才能把英國討價還價的籌碼放到棋盤的正確位置上。

為了確保強渡萊茵河萬無一失, 蒙哥馬利把欺騙的技巧運用到無與倫比的境地。他做到了在偽裝的掩護下, 將大量人員、裝備運到暴露的沿河一線而不被發現。

這是在阿拉曼所用過的辦法的重演: 讓敵人知道進攻點, 但看不見進攻者。下述統計數字表明蒙哥馬利當時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11.. 8 萬噸各種各樣的供應物資必須秘密屯集; 發起進攻前的第一周中, 662 輛坦克、4000輛裝甲運輸車和3.. 2 萬輛其他車輛必須大部分在夜間進入陣地; 皇家海軍的36 艘登陸艇也要通過歐洲大陸的公路運來。

美國集團軍屯集了不少於13.. 8 萬噸彈藥。除此之外, 為了防止在阿納姆發生過的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隊在直接支援方麵的錯誤, 需要就3 月24 日上午從英格蘭飛來的英國第六空降師和從巴黎地區飛來的美國第十七空降師的空降作出複雜的安排。

3 月23 日, 蒙哥馬利指揮英、美聯軍強渡萊茵河, 擊潰了北德平原上的德軍, 之後便日夜兼程, 向波羅的海沿岸進發, 以防止蘇聯軍隊搶先進入丹麥從而控製波羅的海入口。

到5 月2 日, 盟軍部隊抵達波羅的海的維斯馬和呂貝克, 在蘇聯軍隊到達前的6 個小時封鎖了丹麥半島。之後, 英軍在東西向築起了兩條防線, 第二集團軍兩天之內俘獲戰俘近50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