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去世的打擊(1 / 2)

他趕忙回去, 撫著母親的屍體, 放聲大哭。第二天的葬禮, 他隻站在大門口送葬, 怎麼也不想跟隨母親的靈柩到墓地去。他覺得自己不配去母親的墓地送葬, 因為自己是個不孝的兒子。

拜倫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 發現母親收集了許多有關批評他詩集的資料和詩集出版的廣告, 在這些資料旁邊還有母親所作的評論。

從這些資料中可以證明她當時必定為兒子的成就感到非常驕傲。

拜倫這時候才知道他所失去的母親, 是那麼偉大的女人, 她嚴苛、冷酷、喜怒無常, 但是她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自己的女人。盡管母親幾乎沒有表達過自己的愛, 但是在那些她收集的拜倫的詩和出版的廣告中, 拜倫看到了母親對自己深沉的愛。

拜倫把小廝波普叫來, 套上鬥拳的手套, 兩人開始激烈的拳鬥。

隻有凶猛的撲打, 才能暫時讓他忘卻心頭的悲傷。因為母親意外辭世給拜倫確實造成了很嚴重的打擊, 隻有把悲傷用拳頭發泄出來,才能讓自己好過一些。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剛剛從母親去世的悲傷走出來的拜倫很快又接到了劍橋時代的好友馬修斯的死訊。而且馬修斯是很慘地被溺死的。

拜倫失去了母親, 又失去了好友。這讓他的生活一片暗淡。

1811 年8 月10 日, 他寫信給霍布豪斯說:“我失去了生我到世上來的母親, 又失去了為我祝福的朋友。我並沒有死後的希望和恐懼。但是, 如果我們的內心有所謂‘天國的火花’, 那麼, 馬修斯豈不是與神同在了嗎?”

又在8 月22 日寫信給霍積生說:

因為這兩次打擊緊緊相連地打在我頭上, 我現在還有些懵懵然。我雖然照舊吃、喝、說、笑, 但是自己很難弄清這是不是做夢。

日前戴維斯來看我, 大家打趣笑談。不過我們的笑是空虛的。

請寫信來。我很寂寞。

這是他23 歲那年夏天的遭遇。

拜倫此時已經成為寂寥孤獨的人, 他每天都呻吟在人生的重荷之下。23歲的青年, 卻像70 歲的老人一樣, 每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生活似乎都失去了希望。

他失去了母親, 失去了好朋友, 失去了這本來屬於他的幸福的日子。他懊惱不已,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讓他覺得是值得珍惜的人。

直至徹底失去他們, 他才那麼追悔莫及。

他一個人和狗、刺蝟、烏龜一起住著, 周圍沒有朋友沒有親人,他孤苦伶仃地熬著, 敏感而又多情的拜倫在這樣雙重打擊之下每天過得很悲苦。生和死這樣的話題一直在他腦海中縈繞, 他似乎覺得人生真的很迷茫。

他沒有繼續寫詩, 唯一的工作就是給《恰爾德·哈羅德遊記》

加注釋。他開始收集一些關於這首詩的資料, 因為他覺得這首詩的許多章節是記錄宗教的。

他覺得那些宗教都是有弱點的, 宗教會讓人變得軟弱、墮落,有的人甚至會誤入歧途。

失去了母親和好朋友的他似乎缺乏了年輕人的鬥誌。他不知道未來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他趕忙回去, 撫著母親的屍體, 放聲大哭。第二天的葬禮, 他隻站在大門口送葬, 怎麼也不想跟隨母親的靈柩到墓地去。他覺得自己不配去母親的墓地送葬, 因為自己是個不孝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