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禹抓住這個手機,打算一舉證帝,但證帝不單單需要足夠的底蘊,還需要一定的機緣,這也就是常說的帝緣。於是乎,禹大肆挑釁爭帝位的諸侯們,並在胃域設下擂台。
一時間,諸侯齊聚,卻又一一敗在了禹的手中,對於那些自持身份的諸侯,禹則是登門拜訪。
那段時光,可以說是三界諸侯的噩夢,那一時期的大能們,永生無法忘卻那個睥睨天下的身影。
禹成帝了,平定了天下,一統三界,被尊稱為禹王。但是,他卻沒有走上帝位,用他的話來說“吾一生求道證道,所圖所謀並非此也”。在他心中,已經有了神帝的人選,他鎮守三界,為那個人選護道,直到此人踏入帝境,而這人便是齊家子齊江源,也就是之後名落史冊的祁堯神帝。
而禹王也在這鎮守三界的時光中,鑄造除了自己的道兵,那是一條長鞭,但細細感應而去,卻像是一片汪洋大海,讓人心神沉陷,禹王為之起名為怒江。
祁堯神帝登上帝位,本以為自己使命結束的禹王,正欲退隱,後生專心求那“聖祖之道”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發生了。
那是一場無法想象的洪災,這場洪水的源頭不知是何處,有監天司道,在刹那間,三界中所有的水,沸騰噴湧。可以說,這場洪水的源頭,就是“水”!
祁堯神帝雖初登帝位,卻臨危不亂,對救災賑災安排的井井有條,更是在吩咐三界加強戒備,以他的直覺,這場洪災來的太不同尋常。
當祁堯神帝將一切都安排好之後,禹王便與神帝告辭,他要去尋找這場災難的真正原因。而祁堯神帝也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永遠。
洪災還在繼續,盡管又神界和地界的救援,但是人間界因為地域遼闊,所謂龍蛇混雜,所以一時間仍是哀嚎四起,悲劇叢生。
禹王走下神界,穿過一個個地域,踏遍一片片土地,遇水阻水,見河平河,他打算將蔓延在人間界的水全部引渡到大海大江中去,他挖渠、建橋、栽樹、修壩。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神人,乃至平凡人都參與這一行動。終於,數年之後,洪災終於得到了緩治,而禹王這一生的敵人,也因此出現了。
那是尾域和角域的交界地,一隻九頭黑蛟再次霍亂。禹王出手鎮壓,更是動用了擎天巨柱,費了好些力氣,才將這隻黑蛟鎮壓在了一口深井之中,並將那擎天寶柱壓在井口,用以封印。
但就在他將黑蛟封印之時,一股根本無法估測的神秘力量出現了,那是個風華絕代的女子,美豔又攝人心魄,最讓禹王感到恐懼的不是這個女子深不可測的實力,而是自己竟然對這個女子又極強烈的依附和歸屬感,若不是他定力強,說不定已經匍匐在其腳下。
這是個勁敵!
禹王出手了,他不得不出手,他知道,恐怕此人便是這場洪災的源頭,隻有殺了此人,災難才能結束,可是,他敗了,他的道被絕美的女子轟擊的支離破碎,敗他的道兵粉碎,殘餘的碎片不知散落在何地。麵對那個女子,他一敗塗地,沒有任何還手之力,若不是祁堯神帝的偷襲,恐怕自己,已經殞命了。穩重堅強如他,竟在這一刻,道心支離破碎,化作了一尊石像,與擎天寶柱相伴。
祁堯神朝也因此招來了覆滅之災,為了保住血脈,祁堯神帝將太子風耀送到了囚龍井,也就有了後世,林塵機緣巧合下走進囚龍井...
而此刻林塵等人麵對的怒海,便是禹王道兵所殘留的碎片,在七十萬年後的恒元神朝,有一位滿腹經綸,卻名不經傳的讀書人來到此地,並留下一詩,傳之後世,為這怒江正名。後詩有雲:
天賜仁王落九塵,命生坎坷掩絕才。
流浪福緣遇良人,回首過往不複再。
求神問道終成名,睥睨諸侯踏蓬萊。
一統江河還舊恩,煌煌帝位令時改。
可憐人間平凡物,難抵滅地毀天災。
譽尊禹王下界去,築堤掩土梧桐栽。
協力同心為三界,神魔終將喜顏開。
可恨九頭黑龍蛟,擎天鎮世石井懷。
聖母降臨為妾奴,一代人王身名敗。
道破兵散不知己,長授囚龍墓前拜。
後生卻聞君名在,不見當年禹王來。
可歎一世逍遙子,誰敢怒江自稱海。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8358549/8388454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