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通若是晉了大將軍,怕是會成為眾矢之的,萬一要是被人猜忌,那大漢怕是又要起內亂了。”
諸葛亮眉頭皺緊,搖了搖頭道。
劉封的身份敏感,右將軍兼督荊州諸軍事,已經讓人感到忌憚了,要是再晉一大步,成為大漢軍中第一人,那豈不是連最後的一點回旋餘地都沒有了。
大將軍這個官職,對別人來,是榮耀,對劉封來,可能是火爐。
進一步,就是皇帝。
退一步,粉身碎骨。
“元通被人猜忌,你就不怕被人猜忌,以前是沒有人幫你分擔,現在有元通在,你卻還不想放權,所為何來?”
黃月英不滿的道,手上使力按住諸葛亮的頭,不讓他左右搖晃。
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以劉禪的能力,朝堂上不服者甚眾,要不是有他諸葛亮一力支持,估計劉禪連傀儡皇帝也難當長久。
劉禪登基之後,尊稱諸葛亮為相父,這些年來,除了祭這個皇帝專屬的事務,其他軍政大事都由丞相一言而決。
論能力,劉禪雖然不能歸入昏君一類,但也是屬於亡國之君級別,但劉禪這人有一個長處,就是除了吃喝玩樂之外,對朝政沒有多大興趣。
要是換另一個有野心、控製欲強的皇帝,諸葛亮這個丞相估計早就當到頭了。
這些年來,劉禪的信任沉甸甸的,壓得諸葛亮喘不過氣來。
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爭議也越大。
諸葛亮和李嚴之間的矛盾,就是因為爭權,在黃月英看來,與其一個人承擔責任,還不如把劉封拉進來,兩人一個主政一個主軍,豈不更好?
“月英,先帝臨終之前,將國事鄭重托付於吾,皇帝登基之時,當著眾臣的麵,曾有言:政由葛氏,祭由寡人。這重任在肩,要放權談何容易?”
諸葛亮長歎息一聲,眼睛澀然閉上,少時躬讀南陽、劉備三顧茅廬、赤壁出使江東、三分國下定國,這一幕幕清晰的在他眼前浮現。
自古以來,為臣子的,最渴望的,就是群臣相合。
劉備冒雨顧茅蘆,請他出山輔佐,可謂誠意滿滿,劉備在世時,拜他為軍師,大力提拔重用,君臣相合,一時引為佳話。
諸葛亮任軍師,居劉備之後,蜀漢大權盡攬於手,大將軍位長期空缺,就連資曆最老、戰績最彰的關羽都隻是前將軍。
當年,黃忠因漢中之戰的功勞,晉升為後將軍,與前將軍關羽“齊位”,結果關羽聞之大怒曰:“大丈夫不與老兵同列!”
關羽真正發怒的緣由,是他認為自己能更進一步,但卻被壓製不能如願,這一點諸葛亮豈能不知。
“夫君,你已經老了,要知命,不可強與命爭,瞻兒還,需要有人教導,這大漢的表裏山河,你答應過我,要陪著一起看看?”
黃月英眼眸泛起霧氣,輕聲的訴起來。
“月英,我哎呀,痛。”諸葛亮還想開口辯解幾句,忽然感覺到頭皮一痛,話到一半就不下去了。
“人之發膚,受之父母。夫君,你又掉頭發了。”黃月英幽幽歎息,在她的手裏,一根長長的華發被捏著,那一抹白色觸目驚心,讓諸葛亮心中一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