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這就不懂了吧,我這叫氣度!我們有錢人的原則是什麼?千金散去還複來,銀子買不了鄉裏情嘛!更何況,也就區區三十萬而已,對兄弟我現在來,還是九牛一毛,九牛一毛啊!”
瞧著那燈影下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的磕磣男人,我又想起了他前幾被豔鬼纏身時的丟人樣,嘖,看來是休息了幾,精神又養回來了。
看見他這浮誇樣,我腦海裏不由得蹦出了一個成語:衣冠禽獸!
竹林明月圖?
思緒不禁又被拉回了一年前——
“這幅畫裏,翠竹高挺,不屈不撓,明月高照,光澤灑遍人間,令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古時候單槍匹馬闖敵營,以身護得明主平安,最後在敵軍軟硬兼施下,嚐遍酷刑依舊不肯投降敵軍,到死都不肯向敵國皇帝下跪的孔清風,孔大人。
世人隻知孔大人是個忠君愛國的好官,隻知在明君命懸一線的時候,是孔大人冒死孤身闖營,救下君主的。可卻甚少有人知道,孔大人原本是個文官,執掌一省的時候,為百姓們破了不少懸案大案。
他為民做主,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在他管轄的地方,沒有一起冤案錯案,他還常常拿自己的俸祿,分給窮苦的百姓們買糧食。每年除夕中秋,他會大開府門,與民同樂。
他家中擺放最多的,不是奇珍異寶,而是百姓們送的瓷器石雕,甚至是鍋碗瓢盆。偌大的府宅裏,養著百姓們送來的雞鴨魚鵝,有些牲畜,他養了多年都不曾吃,隻是因為,那些都是老百姓送給他的一片心意,他舍不得。史書記載,他死後,衣冠塚被帝王下令風光大葬,出殯之日,百姓伏地千裏,哭送他們的父母官,新魂歸家。
他的一生,真正配得上高風亮節這四個字。而他生前,也尤為喜竹。他曾過,院中可無百花春色好,但一定要留上一片翠竹。”
“好好好!沈姐這番話的好啊!都到老夫的心坎裏去了。怪不得陳教授這麼喜歡你這個學生。你的對,的很好,這幅畫,我就是為了孔清風,孔大人而畫。孔大人是咱們古代的大英雄,是吾輩須得學習的楷模。他忠君愛國,一生為民,是難得的好官、清官!
隻可惜啊,這麼一位大好官,保留下來的曆史資料,卻是少之又少。連現在的曆史課本上,都沒有出現過他的名字,隻因為他生年不詳,除了地宮墓碑上那幾段寥寥記載,道明了他死前在何地為官,又是因何而亡之外,再無別的資料可讓我們了解他,所以根本無法編入課本,讓後輩這些國家未來的棟梁學習銘記。
可歎,真是可歎啊!聽早幾年有出土過幾卷關於孔清風的官曆記載,奈何年月太久,都損壞了,以後還能不能複原,都難。但大多人沒聽過的,不代表他不存在。老夫原以為是有老夫才會在偶爾閑暇時光裏想到這位先人,沒想到沈姐竟然一見這畫,就與老夫不謀而合的想到了孔清風,可見你我之間,的確緣分匪淺。
哦對了,聽陳教授,你最近在準備新作,莫非也是關於這位孔大人的?”
從大學畢業以後,我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繼續從事與專業對口的曆史研究方向工作。而是尋了個出版公司幹起了寫文案的活計。
之所以不肯聽從陳教授的安排,去更好的地方做自己擅長的工作,隻是因為我覺得,曆史研究這四個字本身就過於沉重,過於嚴肅,我要是幹了這活,遲早得讓自己變成麵癱。
而現在的公司就不一樣了,一開始我是衝著看人家寫故事去的。本分的工作也就是整理一下別人扔過來的作品,把他們給串聯集結成冊,需要自己動筆添加的地方少之又少,每都在摟瓜子磕主角糖的生活裏度過,日子過的何其滋潤,當然工資也是少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