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官家(1 / 3)

“轟!”“轟!”“轟!”“轟!”東京汴梁,悶雷般的爆炸聲連綿不斷,從金明池畔,一路傳入大宋皇宮深處的文德殿。

文德殿內,大宋官家趙恒,煩躁地丟下朱筆,皺著眉頭抓向書案上濃茶。

都子乃是下至尊,言出法隨。然而,誰坐在這個位置上,誰知道這個差使有多難。

偌大的江山,就沒幾處安穩地方。

每年不是這裏發洪水,就是那裏鬧旱災。好不容易遇到一年風調雨順,黨項頭領李繼遷,又率領鐵騎叩關。

好不容易把李繼遷那老王八蛋給頂回去了,這紅蓮教,又在西北造了反……

“嘩啦!”茶盞落地,摔了個粉碎。

趙恒愣了愣,迅速意識到自己走神,失手將茶盞給碰到了地上。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特別是在西北出現緊急軍情,慶州的治所安化城已經被賊人占據的情況下。

當即,他的臉上就烏雲翻滾。

“聖上,大吉,大吉啊!”右班都知,伺候過太祖,太宗和趙恒連續三任皇帝的老宦官劉承珪反應敏捷,搶在趙恒遷怒於人之前,果斷高聲祝賀。

“大吉?”趙恒的怒火被打斷,遲疑著低下頭,沉著臉追問。“你朕失手打碎的茶杯,是大吉之兆?!”

“聖上,歲歲平安,碎碎平安呐!”劉承珪人老成精,滿臉堆笑地躬身回應,“老奴聞聽,聖明子身邊,就是一片樹葉,都意味著一州一郡。如今,逆賊剛剛占了點便宜,您這邊茶杯就自己碎了。明逆賊氣運已斷,早晚必將粉身碎骨!”

“胡,這哪扯得上關係?”趙恒被氣得搖頭而笑,但是,心情卻瞬間舒暢了許多。

子身邊一片樹葉代表一個州郡,出自周成王用梧桐樹葉子封自家弟弟叔虞為唐侯的典故。所以,真的算不上胡。

而碎碎平安,乃是老百姓失手打壞了碗碟之後的口頭禪。意思是厄運也隨著破碎的碗碟而去。

對於趙恒而言,無論是賊人氣運碎了,還是厄運離自己遠去,都是一等一的吉祥話。

所以,他明知道劉承珪是信口開河,心中卻巴不得,此人的話能真的附合幾分玄妙之理,也好讓自己在接下來能在鹹平四年沒剩下多少的日子裏,都過得順風順水。

而那劉承珪,接連伺候過三任皇帝,豈能不懂得揣摩帝王心思?

聽趙恒隨便罵了自己一句,就不再話。趕緊又上前半步,躬著身子補充:“聖上,您是把心思都放在了下萬民身上,所以沒空留意這些雜七雜八的事。剛才窗外雷聲滾滾,隨即,茶杯應聲而碎。明是雷劈碎了那妖邪的氣運。那紅蓮教裝神弄鬼,最怕的就是雷聲……“

“你這老東西,還越越來勁兒了!”趙恒瞪了劉承珪一眼,笑著打斷,“大冬,哪來的雷聲?那分明是皇城司的兒郎們,在試驗李都監派人送回來的火藥配方?皇城司就歸你管,你這老東西,別告訴朕你不知道!”

“聖上明鑒,老奴當然知道是火藥爆炸聲。可是,那些裝神弄鬼的紅蓮教歹人,未必知道啊。”劉承珪又躬了下身,臉上笑容愈發的諂媚,“您想想,他們正在裝神弄鬼,欺騙百姓之際。忽然聽到雷陣陣,肯定三魂六魄都嚇沒了,哪裏還哄得了人!”

“他們連造反都敢,膽子怎麼會那麼?”趙恒又瞪了他一眼,低聲反駁。

然而,隨即又搖頭長歎,“希望如此吧,他們聽到雷聲,能嚇得任何騙術都施展不出。唉,朕本以為,答應了李繼遷議和之後,永興軍路那邊能有幾時間休養生息,誰料想,紅蓮教的妖人,又跳了出來!”

“疥癬之疾而已,聖上不必掛懷!”劉承珪蹲下身子,一邊親手收拾地上的碎瓷片和茶葉,一邊笑著安慰。

“希望如此吧!”趙恒又歎口氣,眉宇之間的憂慮,始終聚而不散。

幾個太監和宮女,到了此刻,才壯著膽子上前,七手八腳地幫助劉承珪將碎瓷片和茶葉收進木製的簸箕裏。然後又快速取來新的杯子,重新為趙恒倒滿茶水。

大宋官家肚子裏的無名業火,已經被劉承珪化解掉了一大半兒。因此,也沒心思再找太監和宮女們撒氣。

端起新換過的茶杯,他輕輕抿了幾口濃茶,然後柔聲吩咐,“好了,讓他們忙碌,你年紀大了,以後這種事情,就別親自動手了。”

“謝聖上掛懷,老奴願意親自動手伺候聖上。每不在聖上身邊幹點兒活,老奴心裏頭就不踏實!”劉承珪笑嗬嗬地站起身,拱著手解釋。

“那你有空,就去替朕看看,火藥配製得怎麼樣了?具體威力如何?然後順便吩咐皇城司的兒郎們,以後試用火藥的時候,去遠的地方,不要總是在金明池那邊折騰。”趙恒知道,能跟在自己身邊伺候,對劉承珪意味著權力和信任,所以,笑了笑,繼續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