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風不明白為什麼淩雲子要讓自己留下來。待其他人都出去後,房間內安靜的可怕。淩雲子久久的望著窗外,不知道到底是在看什麼?或許是飛鳥,或許是流雲……
“你可知道我在看什麼嗎?”淩雲子終於說話了,他好像猜到了李清風心中的疑問。
“弟子不知”李清風見到這個安靜壓抑的氛圍終於被打破,長長的籲了一口氣,如實的回答道。
淩雲子轉過身子,目光炯炯的看著李清風“我在感受風的氣息。”
李清風大致猜想到淩雲子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但是卻沒有說話,表現出一份謙遜受教的模樣。
“我曾夜觀天象,推演術數。自以為可以窺破世間萬物,但是我對你的命格卻始終看不透徹。”淩雲子看了看李清風又說道:“數月前我曾夜觀天象,見有墜星下伏牛山腳,至地為石。命人前往查看,石上刻有‘帝王真假未辨時,清風亦來化塵埃。’這兩句符命,我暫時不解。但是我想最後的那句符命應該與你有關。”
李清風不相信真的有符命之說,比如王莽為了名正言順的篡權特意指使心腹之臣偽造符命‘告安漢功莽為皇帝’。如今卻在這伏牛山飛來閣又聞符命之說,真?假?李清風此刻也是半信半疑。
“清風亦來化塵埃?”
李清風聽到這句話,忽然想到剛醒過來時,陰麗華曾經對自己說過李塵名塵字清風,寓意為清風徐來,遍掃塵埃。難道真的與自己有關?
“你在想什麼?”淩雲子看到深思中的李清風,眸子裏閃過一絲奇異的光。
“嗯···,沒什麼。我在想難道上天真的要降大任於我?”李清風慌張的解釋道。
淩雲子的眼神很怪異。
“當今天下,王莽篡權自立。看似天下太平,實則激流暗湧。漢家劉氏血脈各懷心思,天下豪強亦伺機而動。適逢天災,百姓騷亂,土匪橫行。前有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侯劉信為皇帝,通告各地,長安以西三縣的‘匪賊’趙明等亦造反。居攝三年九月期門郎張允等六人密謀刺殺王莽,擁立楚王,事發後被殺。始建國元年徐鄉侯劉快起兵造反,真定人劉都密謀造反,事發後均被誅。”
“沒想到,王莽這皇帝真夠累的,四處救火。”李清風戲虐的調侃道。
淩雲子拂了拂胡須,接著說道:“沒錯,劉氏宗族及一部分地主官僚與王莽的矛盾日益激增,下層百姓的反抗活動也是此起彼伏,層出不窮。所以,天命不屬王莽。不多時,天下必會大亂。”
李清風聽到淩雲子分析的如此透徹,心生敬佩。沒想到號稱伏牛山大隱,天下之事卻盡藏於胸。
“王莽此人行事頗為怪異,看似推行周禮,卻又不同。王莽將天下田改為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為私屬,與王田一樣,不允許買賣。改幣製、官製。鹽、鐵、酒、鑄錢以及山川林澤皆收歸國有。老夫實在看不透王莽的所作所為,他的思想如此的獨具一格。這種製度太過超前。”淩雲子對王莽的疑慮不亞於李清風。
王剛的穿越,促成了這一係列的社會製度。卻讓當時的人們摸不著頭腦。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製度竟然被王剛搬到了兩千年之前,可以想象的到人們的訝異程度。
李清風也倍感熟悉,因為自己在二十一世紀生活了二十多年,又是京大高材生,對社會主義製度這一係列的規則銘記於心。他還記得民國的大師胡適先生曾評價王莽為封建帝製的第一位社會主義皇帝。隻不過此時的李清風尚不知道坐在龍椅上的那位皇帝老兒正是他的老師王剛教授。
“師父,這種新型的社會製度看起來很不錯啊?”李清風明知故問。
“看似不錯,但是卻有著莫大的隱患。首先這種製度會遭到貴族豪強的激烈反對,而又不曾從平民階層進行改製。勢必加劇天下動蕩,所以老夫推斷最終必會失敗。”淩雲子坐在案幾前,拿起了茶碗抿了一口。
“師父,您今天把我單獨留下來就是為了告訴我這些嗎?”李清風小心翼翼的試探道。
“莫急,聽為師把話說完。”淩雲子放下茶碗,並沒有對李清風的唐突試探產生不悅。
“如今天下將亂。各種勢力皆於暗中窺伺。琅琊海曲有一女子呂母,經常出沒於海上,聚眾千餘人;冀州有一股勢力號曰‘銅馬’;琅琊東部有一眾勢力號曰‘赤眉’;楚地有一眾勢力為‘綠林’;更有劉氏宗族子弟亦蠢蠢欲動,天下將亂指日可待。所以為師揣測符命之言,認為你定能旋轉乾坤,擇明主,拯救天下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