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太學(1 / 2)

長安城南辟雍、名堂為兩處太學堂。王莽為‘養天下之士’大肆招錄太學子弟,不分高低貴賤,凡崇尚儒學者皆可去學。規模之宏大,堪稱自太學有史以來第一,竟達萬人。

今日便是太學子弟入學之日,擁擁攘攘的人群中似乎有幾個熟悉的身影。

時至巳時,隨著一陣鼓聲隆隆。太學名堂前的黃金台上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精神矍鑠。鼓聲過後,台下的眾多太學子弟停止了喧嘩嬉鬧,安靜的望著黃金台上的老者。

黃金台上老者名曰孔光,乃是新莽朝著名大儒,於朝中擔任大司徒。孔光乃孔聖人第十四世孫,於天下文人中頗有威望。

“諸位太學子弟,大家遠道而來,諸位辛苦了。老夫虛得天子信任兼任太學忌酒,總領太學一切事物。天子開辦太學,乃養天下之士,任賢舉能,入朝廷為官,造福一方百姓。我腳下此台換作‘黃金台’,諸位可知這黃金台的用意?”

台下眾人麵麵相覷,彼此交頭接耳。有知曉其中緣故者亦向周圍眾人賣弄一番,但是沒有一個太學子弟敢於做這個出頭鳥。

孔光看了看台下眾人,麵露失望之色。就在這時一個白衣布衫青年高聲喊道:“我知道”。

孔光以及台下所有的太學子弟都被這個勇敢的聲音吸引,目光彙聚於一處。但看此青年,清秀的麵孔下帶著一絲英氣,眼神裏充滿了桀驁不馴。

“黃金台亦稱招賢台,戰國時期燕昭王築,為燕昭王尊師郭隗之所。燕昭王即位之初即著手招徠人才。有感於千金買骨的故事,高築“黃金台"以招賢納士,以致名將樂毅、劇辛先後投奔燕國。落後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後一個內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著,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隻剩下兩個小城。”白衣青年說完得意的掃視了周圍的太學子弟。

太學忌酒孔光滿意的點了點頭“你叫什麼名字?”

“弟子李清風”。

“嗯,不錯。我記住你了!”

台下所有的太學子弟噓聲一片,有的痛恨自己學疏才淺,有的埋怨自己不敢出頭,把這大好出彩的機會拱手相讓,雖然心生不甘,卻又無可奈何。但是僅此一次,李清風這個名字便被台下所有太學子弟記住了。

一些出自權貴的紈絝子弟預謀要整治李清風一番,給他個教訓,要讓他懂得出頭鳥不是那麼好當的。

人群中還有一個看起來呆呆傻傻的青年人對這個才識淵博敢於表現的年輕人刮目相看,希望自己以後能和他做個朋友。

“姐夫,這個年輕人懂的真多。”

呆呆傻傻的年輕人口中的那個姐夫回答道:“其實我也知道這個典故,但是我沒有這個換作李清風的這個年輕人勇敢罷了。”

“姐夫你也很厲害!”

這個看起來有些呆傻的年輕人正是劉秀,他旁邊的那個人正是他的姐夫鄧晨。

……

孔光於台上又講了一些國家大義與儒學風範等大道理。聽的台下太學子弟個個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幸好,孔光說完之後,太學院的教習把台下眾人分為兩部分,分入兩個學堂。之後在具體分組,每組二十人,並分配屋舍。

李清風、劉秀、鄧晨恰巧分到一組。除此之外這一組還有幾個人,分別是孔亮、王力、甄洛。此三人結出生權貴。孔亮乃太學忌酒孔光侄孫,王力安新公王舜之孫,甄洛乃奮武衛大統領甄邯之侄。謀劃教訓李清風的權貴子弟就有這三個人。

眾多太學子弟看到布告上的名單分別尋找自己所在的學堂屋舍。哄哄嚷嚷的好不熱鬧。

李清風擠進貼有布告的人群中,看到自己這一組裏麵居然有劉秀,心中暗暗得意,想要借此機會好好的了解一下劉秀這個人,這個未來的皇帝。

當李清風進去學堂後便發現已於學堂桌案前的就坐的太學子弟都在盯著他看,就好像他的臉上長了花兒一般,有不明所以的太學子弟也被旁邊的人細聲相告“這個人就是李清風”。這種感覺還是在兩千年後自己高中時代有過類似的情形,那是因為李清風的滿分作文所引發的一場校園轟動。

桌案前的劉秀就像犯了花癡一般,盯著李清風。心裏卻想這個李清風不僅長相清秀而且又有滿腹才華。

李清風的眼神在學堂掃視一圈後,發展了那個呆呆傻傻的劉秀旁邊還有一空席,便大步流星的走到劉秀旁邊坐下。

“嘿,兄弟。咱倆是不是有點誤會?”李清風率先開口,他想存心捉弄一下看似呆傻的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