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咖啡店後劉良一個人獨自的漫步在仨裏屯的街道上,欣賞著路上形形色色的風景。
這是有蜚聲國際的酒吧一條街,這裏是時尚弄潮兒活躍的潮流聚集地,這裏是老外紮堆最具外國生活方式氛圍的北京,這裏也是原住居民每日生活的尋常家園。
酒吧一條街,隻有到夜晚的時候才會光顧,才會人聲鼎沸,現在還早得很。刮胡子刀模樣高高聳立的高樓,一到夜晚它那通體魚鱗般的玻璃幕外牆,一閃一閃地變換著五色燈光,極其吸引人的眼球。
追求潮流與時髦的年輕人街道上行走著,猶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卻不見一絲嘈雜、一絲喧囂。
北側神秘而又新鮮的使館區不過是那般如此,不管早早晚晚,總是安安靜靜,幹幹淨淨;馬路兩邊種植著一片片一排排的銀杏樹、柿子樹和白楊樹,院牆外錯落有致地種植著海棠樹以及修剪整齊的灌叢。就連這個區域緊挨一起的亮馬河到了這裏,似乎也清亮透徹了許多嘩嘩啦啦的慢慢流淌,岸邊的垂柳綠地也文雅地搖曳飄動,似乎在召喚著路人停下腳步歇息片刻,是那般安靜、那般愜意。
走在這裏他不自覺得放空了心思,慢慢的繼續走著,這段本來不長的路。在路上,他或許會想起,自己並非傳統音樂學院出來的卻一心想要扛起音樂大氣,網紅歌手和專業歌手對比之下,外國音樂與傳統音樂相互融合。
開始頭腦中的狀態還是懵懵懂懂、朦朦朧朧,還搞不清楚思考到了什麼。
劉良突然聽到一陣刺耳的響聲,根本不需要仔細看去,他就能清楚的聽出那獨具特色又一具侵略性的聲音,這就是民族傳統樂器——嗩呐。
嗩呐的聲響就像漆黑的天空之中傳來的一道黎明前的曙光,照亮了劉良腦海中的黑暗。
他的靈感就如同泉湧一般,不斷的再次迸發出來,他已經可以明確了另一個版本的《雅俗共賞》。
至於說下一張專輯,他都在這一刻想好了主基調。
抄歌,誰不會呀?關鍵是能抄的更加完美,更像自己的。
劉良立刻叫從後麵緩緩跟著的私人司機把車開過來,趁著靈感爆發之際,直接帶上自己回家。
一到家,他就迫不及待的三步兩步直接趕往自己的錄音棚,簡簡單單8位數的錄音棚裏有些冗雜的設備簡單的堆放在一起,電容話筒、耳機、對講話筒、錄音軟件以及最重要的聲學裝修,這絕對是可以稱為亞洲最好的最豪華的私人錄音棚。
走到話筒前,一個人戴上耳機,逐步的跟隨著耳機裏傳來的伴奏的聲音,而出現了小幅度點頭的動作。以電鋼、電吉他與流動的電子樂音色鋪陳出迷離氛圍,卻無法令劉良的心智有任何迷離。
柔美又有些慵懶的假音傳出。
“是否每一部戲都看得完整場,”
“是否每一天過得都有多難忘,”
“表情遲鈍,可能因為比較愛想,”
“不擅長眉目表達,”
“總在盼望,總在失望,”
“日子還不都這樣,”
“俗的無畏,雅的輕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