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1回直播性節目(1 / 2)

從車上走下來的劉良簡單的一個露頭,簡單的向保安人員隔離的區域側頭揮手動作之後,就直接往大樓中走去。

吸引的一眾為保安隔離開來的粉絲驚聲尖叫起來,不少的還高舉著應援牌,向前推搡著。搞的保安同誌不得不也同樣盡力向前推進,不知道會不會記恨到他的頭上?

劉良摸了摸鼻子,此時他的心裏或許真的咧開了花,被人喜歡崇拜的感覺真好,但麵容上依然沒有太多變化。即使是早有預見的他也不禁有些享受和癡迷這種感覺,他一瞬間就感覺自己之前所有的不樂意都硝煙散盡了,還隱隱有一種滿足感。

來到了彙聚年度最有成就的明星以及音樂人的舞台上,簡單的和節目組的幕後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和主持人們進行問好,並且嚐試性的走完了他的第一回舞台,在一旁安心的等待起來節目的錄製。

節目的主要規則:

1.非直播時段:觀眾通過掃描電視機下發的二維碼投票占30%;觀眾通過合作的音樂平台投票占30%;合作的音樂平台正版音樂試聽量占20%;觀眾通過撥打電話投票占10%;專家投票占10%。這樣就決定了TOP10的候選歌曲。

2.直播時段:微信投票、短信投票、掃二維碼投票、CTV微視客戶端投票。這樣就決定了當周TOP10的最終排名。

投票方式有別於一般的榜單投票方式,而是涉及電視二維碼、電話及網絡投票。光看規模,已不容小覷。

新銳力量VS歌壇老將

華語樂壇一直因創新力低,新作品質量堪憂而飽受詬病。究其原因,許多業內人士都認為,缺乏透明大平台堵住了新銳歌手的進取之路,而某些看重資曆和名氣的“潛規則”也讓一些樂壇老人失去了相互學習的態度。節目本身引入國際“直播打榜”機製,力邀每周最熱新歌,將歌壇名宿和新銳歌手放在同一舞台上,以最新作品為矛戈,公平開戰。每周都將有多名歌手共同競爭打榜,循環競爭,用演唱證明實力!

就在他在一旁安心的等待同時,也有幾位新銳歌手陸續到達節目現場,李榮好和他的《作曲家》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之一。但跟他現在的身份還是不能做對比,他起身一一打了聲招呼。

新銳歌手們也陸續的走過了舞台。等到快中午的時候,大家都走完了舞台,大家就應節目組的邀約,簡單的吃了一些午飯。

等到下午兩三點鍾的時候,歌壇老輩人物才陸續趕來,大老板奇隆這才緩緩趕來。畢竟對於音樂而言,人家隻是愛好而已,還有一個小公司、小劇組需要經營管理。

劉良麵對這些老前輩也是一一上前恭敬的打招呼,就算其中有一些冷臉的存在,自己也隻當做打了一個屁股而已。

等待老一輩陸續的走台的時候,劉良閑著無事和站在一旁的李榮好攀談起來,相對悠閑的聊起了自己對音樂的一些獨特見解,順道還對對方打榜的音樂調侃起來。

《作曲家》裏本身就有些自嘲的成分,灣島金曲獎曆來還有一種魔咒的說法,尤其是對於新人來講。這可以解釋為宿命,但從理性的角度來講,如果把台灣金曲獎放大成一種世俗榮譽的話,有時候這種一夜成名所帶來的名利後遺症,確實會對一位新人歌手甚至他們團隊,產生很大的幹擾。表現在音樂裏,就是很容易迷失,漸漸忘了初心。甚至因為更高大上的環境,從而改變臨時改變自己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榮浩會利用這種風格去對自己進行嘲諷,去更加準確的尋找一種不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