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劉良的個人微搏就發出了一則公告:現已簽約光線傳媒旗下,並在句尾配上表示奮鬥的圖片。
緊接著光限傳媒公司也發了一則公告:歡迎新人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同時光限傳媒旗下的藝人也紛紛在微搏上作出表示,進一步的歡迎新人的加入,就連待產期的謝南也是發了一則簡短的微搏公告,對劉良的加入表示歡迎。
……
已經快8月的帝都天氣已經隱隱的開始了新一輪的悶熱,外麵行走的人們都有感覺就如同在熱鍋上烘烤著的螞蟻一般,
劉良又結束了一次基礎演技速成班的簡單培訓,一下子就鑽入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中。
在這個私人環境下,絲毫不顧及個人形象的躺在自己個人工作室的大沙發上,嘴中哼著隻有他自己知道是什麼的小調。
現在較為適合他這種年紀第1次出演的電影,本身就屈指可數,無非就是一些青春片和愛情片。而這幾年也正是青春片票房最後的黃昏,其中好的青春片隻有《左耳》能拿得出手。
這好工作助理王秀風塵仆仆的趕來,她從光限傳媒那裏帶回來了一個劇本。
她即使是大汗淋漓,也來不及休息,來不及喝一口水,“根據饒雪嫚同名改編的《左耳》,目前暫定由新銳導演有朋指導。”說著就躬身遞出了一份厚厚的劇本。
在一旁坐著的劉良接過了她遞過來厚厚的劇本,並仔細的查看起來。又是一部典型的青春片,總之這幾年三觀不正狗血來充的校園青春愛情片太多太多了,而且他們還都收獲了不錯的票房,所以跟風的理由也就有了,一部一部的排,一部一部的上。
從2011年《那些年》的意外從兩岸爆發開啟,然後每年都有那種小成本的青春片在院線裏火爆熱映,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致青春》,由此劇情竟能達到恐怖的7.2億票房……
前世劉良那時候已經大學畢業後工作了有兩年,已經多多少少被社會磨平了棱角,磨光了銳氣,一個人窩在家裏跟隨著網絡熱點共同觀看了一係列的青春片。不知道為什麼看的當時的他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也許是作為已經逝去的青春時光的緬懷而已。再成熟幾年的後來再反過頭來看,就一點也看不下去了。
國內電影就是這樣許多影片都是被吹出來的影片而已,要真仔細回頭好好審閱的話幾乎一點都滿足不了原有對影片的評價以及原有的票房,許多電影真的不過如此。
現在劉良僅僅作為這個行業的新人,還遠遠不夠去撼動這種行業內的生態,做事情還要一步一步的來。
簡單的基本劇情都是沒有變化,還是那些一點新意都沒有的老套路。在劇本的最後麵有關於這部影片的基本信息,出品人,製作人,製片方,發行方,之後才是導演、監製、編劇和一些零零散散的劇組人員,化妝師、道具師、燈光師等等。
劉良不用看都明白,光限傳媒這是在彰顯自己的實力,單純的秀一秀肌肉,給作為簽約新人的自己看,它們還是有能力去進一步的捧你。至於說自己有幾斤幾兩,又能爆發出多大的潛力,還能走到何種程度?自己的事自己去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