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樓的樓不一定是真的樓,也可以是臨時搭建出來的一種效果而已。
場務人員也在一邊那些臨時請來的群眾演員們,一遍又一遍的仔細的講解著每個人要說的台詞,畢竟誰都不想因為一些不重要的因素,比如:群演們發揮失常或者忘記台詞或者搶了台詞,需要去為他們而去再重新拍攝一遍。
陸陸續續的鏡頭布置完畢,鏡頭移動的軌道也架設完畢,一眾群員們也簡簡單單的更換完了服裝。
燈光組則是在不斷的調試燈光,畢竟太陽東升西落從來不會因為他們的一些舉動而短暫停留。化妝組向兩位主角臉上塗抹著價格低廉的化妝品,所有劇組的演員們一般都隻能享受這種待遇。
這是前期立項時候,製片方就給這部影片那麼多資金。每一項和每一項的花費都是經過具體專業財務會計團隊明確計算過的,多花一點都不可能。除非選擇帶一個自己的化妝師團隊,然後去畫出符合劇組要求的效果。
任何一個略微好一點的化妝師,他們的價格都不會太貴,也就是起薪簡簡單單的50萬一個月。隻算人工,不算物料,他/她隻會給一些購買化妝品的意見,不會去負責具體的化妝品。
道具組估計了一下時間,已經快要進入到日暮,也開始準備向地麵上噴撒上一些類似於白雪效果的特製顆粒狀小白粉。劇組中的道具組還隻是執行一些簡單的工作,有酒杯、話筒、啤酒瓶、刀具等等,這些小道具都是經過某種特殊處理的,都是不會對人產生直接危害的。
在道具組刷完“雪粉”之後,簡單的更換完服裝劉良和曉彤一同走上了樓去,從預定站位站好之後
下麵燈光師進行了必要的補光,一個影片主要角色周圍怎麼能不帶點光?要真像所有夜景一樣都是黑漆漆的一片還看得到誰?還拍它有什麼意義?
當然,燈光師的真正意義可不止這點,他還能控製整體燈光組合在一起所營造的氛圍。有些時候環境會影響到燈光的布置反射,場景中出現的人物身上的服飾也會影響到具體燈光的布置與反射,也會影響到光彩的色彩效果。
在電影中通常使用的“三燈曝光”,其中就包括主光、輔光和背景光。
主光燈的設置通常是亮度最大的,直接給予鏡頭中主要主角光源的;輔光燈通常設置在主光燈對麵的,用於抵消一些由主光燈產生的陰影;背景光燈是用來照亮整個場景的輪廓,把拍攝主體從整個背景中區分出來。
這些都是劉良暫時從這個劇組學習到的一些關於拍攝電影的基本技巧。其中還有更多的一連串的專業術語,劉良聽著都暈頭轉向。
他還隻是一個暫時缺乏經驗的演員,以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這段戲的前麵,有他的一小段跑戲。劉良在心中熟悉著自己應該出現的跑位,要是在拍攝途中一不小心跑出鏡頭外,那就尷尬死了。
吊好威亞的曉彤向有朋導演比了一個好的的手勢,有朋導演也是是示意場務人員及時打板,準備開拍。
“第十八幕,第七場,準備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