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策論(1 / 2)

王賀搞完詩賦後的這幾天都是泡在書海裏的。

《譚力維》他現在已經略讀了一遍,其中心意思大概也就是用歐式幾何的推理方式推理出中央集權的必然性。

即通過《天演論》推導出人類之所以能夠進化而來,從基因層麵上就是自私的。並且因為大家在原始狀態都是單次博弈,因此就會出現弱化版的黑暗森林法則。

最後,大家打得不行了,能夠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把所有的槍都交到一個人手上,這個人可以殺任何人,也可以被任何人殺。他的存在僅僅是維係社會安定,讓所有人都沒有槍而已。

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央集權。

而這個他身為一個現代人,覺得這玩意兒已經被證偽了,不過係統還是要求他讀完。

《H.E.O論》則是與《譚力維》完全相反的論調,王賀初看的時候還覺得挺有道理的,後麵就越看越不對勁了。

《H.E.O論》同樣是借助《天演論》,闡述說隻要在基因突變的過程中有那麼兩個友善的基因在不同的人身上突變出來了,並且還碰上了,那麼互助的力量就能夠使他們脫穎而出,繁衍到現在所有人應該都有了互助的基因,所以最後拋出了一個驚天結論:

既然大家都可以互助了,那就不需要中央了。

王賀看到這裏的時候是一愣一愣的,但是過了十多分鍾之後他就緩過味兒來了,係統讓他這兩本書都看就是讓他有一個反知識體係的力量。通過兩種極端論點的碰撞來讓他從中間的灰色地帶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東西。

《譚力維》的作者肯定是沒有想到互助這一層基因的,但是《H.E.O論》的作者應該也沒有考慮到在單次博弈的環境下,有時是生長不出——或是說生長出不久後便會被自然消滅掉的互助的基因的。

這個對於他的策論確實很有幫助。畢竟自己又不是武考,一般都是考那什麼治國安邦啥的。如果能夠寫到這個再加上一點無陀旁家喜歡看到的政治正確外衣上去,那麼,便應該是考官比較欣賞的策論了。

《天演論》也比較精妙,不過闡述的畢竟是自然法則,想要運用在人類世界還必須加上一套倫理和道德的係統,讓利益與人倫共存。

《K論》的話更多的是站在君主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但是僅憑著王賀之前在大一閑著去串門聽到的幾節社會科學課就知道,拉開實力差,加大自己和社會上平民的權力差距,加強集權就算從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來說也是不可取的。

百姓生產的效率很多時候是跟心情掛鉤的,你盤剝人家,搞好自己的軍隊,搞暴力統治,征稅90%,那百姓就算在強壓之下無力反抗,在生產上也沒有任何的激情,最終可能生產出一塊錢的東西。

你征稅90%,拿走9毛錢,還以為自己真的賺了似的。

但是如果能夠共贏,跟百姓說我隻拿20%的類似於保護費的提成,我讓你不受其他人的幹擾,類似於這樣的仆人政治,百姓高興起來了,賺錢有動力了,一不小心賺了1000塊,你樂嗬嗬兒的分走200塊,皆大歡喜。

不過如果從鞏固統治的角度來說,《K論》所主張的東西不可不謂之毒辣而有效。一反之前“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的說法,舉出了幾個血的教訓,以此來證明壓迫在穩固政治方麵的合理性。比“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維護強權方麵其實更為真實可靠。

讀書不覺已春深,看完了這幾本書,王賀才發現現在已經過了半個月了。而距離解試,自己也隻剩下十幾天的時間了。

後麵還有幾本大部頭,更何況自己還沒有進入精讀階段,就連策論都沒有寫完,趕緊加快步伐吧。

《D.C論》的話……怎麼說呢?它提出了一種可能要比中央集權和無中央更加可行的道路,這也並不是完美道路,而是提升了一種“自發秩序”。

也就是在沒有其他東西的幹擾下,人們會自發形成一種對於社會對於自己都有利的秩序——然而,這需要在政府作為一個“守夜人”維持重複博弈的情況下進行。

最後的話,作者應該是覺著正服好像隻有這一個用處,至於其他的……別亂搞就行。

說真的,黃老學說如果看到他的東西,一定會把他引為知己的。隻不過之前的黃老學說還加上了一點神學的色彩,始終沒有找到好的方法來表述,所以隻能說:最好的政治就是領導人走在大街上,所有人都不認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