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聖旨總動員(2 / 2)

工作還在緊張的進行,拿出十七幅聖旨後,剩下的就是各種古畫了,這個的落款就有待研究了,所以再沒有聽到驚叫聲。常老拿著李世民的那幅聖旨,反複打量著上邊的璽印,說道:

“待會對比一下這些朝代的璽印,說不定還能確認傳國玉璽失蹤的確切年代。”

“有可能,不過,就算確定了也不好找,那東西,太紮眼啊。”

楊老剛剛處理完一幅花開富貴圖,直起腰歎道。

“我這有一幅,居然是郎世寧的孔雀開屏圖!”

一個中年人叫了起來。

幾個人湊過去看了一眼,是郎世寧沒錯!

“緬甸是孔雀故鄉,自古就很出名,估計是當年進貢了幾隻,換回這幅孔雀開屏圖,這便宜占大發了!”

“要說小緬甸還真有些明白人,這些東西保存的居然比我們國內好了無數倍,難道這麼多年他們就沒打過仗,換過皇朝?”

常老搖搖頭,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緬甸的古代隻怕比古華夏還亂……

“緬甸有一種樹,它的汁液經過調配後,能夠很好的保護這些容易腐朽的東西,這個配方古已有之,估計是這些東西能夠保存下來的最大功臣。可是,如果集中到某個朝代還好理解,戰亂了,挖個坑一埋,就保存下來了,可是像這樣,時間跨度上千年,居然還沒有斷代,就有點神奇了。難道當時戰敗的國王會請求勝利者一定要好好保存這些寶貝,說是上千年後會有一個叫吳迪的混小子來收貨?”

楊老解釋了一部分這些寶貝完好的原因,卻提出了一個更大的疑點。吳迪苦笑道:

“其實,什麼人將這些東西沉到水裏,當時攻破緬甸又為什麼不馬上送回國,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嗬嗬,不管了,反正你小子是占大便宜了!”

很快,三十多幅古畫處理完畢,箱子裏隻剩下了一幅最大的卷軸。這幅卷軸,縱軸有四十多厘米,橫軸看卷的厚度,很可能會超過兩米!

楊老小一邊心翼翼的刷著,一邊緩緩打開卷軸,常老等不及,站在一邊看著,他有感覺,這很有可能是這個箱子裏最珍貴的一件!

隨著畫麵的展開,常老的臉色越發的凝重,畫麵並無落款,也無鈐印,從展開的部分看,應該是一張夜宴圖。畫中人物形象豐滿,動作自然,一看就是唐朝的畫風。一名威嚴的帝王頭戴高冠,手舉酒杯,歪靠在龍椅上,堂下眾人盤腿坐在長案之後,或交頭接耳,或向他舉杯,或開懷暢飲,形態各異。

常老盯著畫中帝王的麵相看了半天,猛然一擊雙掌,喝道:

“好一張夜宴圖,這閻立本將這百十號人都畫活了!真讓人難以相信,這竟然是一千多年前的東西!”

閻立本?吳迪並沒有用天書去檢測這些東西,它們肯定是真品,這一點根本不需要說。而這些畫又很可能都是宮廷畫師之作,他準備回去補補功課後再來慢慢鑒賞,看看憑真功夫能認出幾幅來。不過閻立本是誰,他還是知道的,這個施政才能平平的貞觀年右丞相,在繪畫上的成就,尤其是人物肖像方麵,華夏上下五千年,幾無敵手!

閻立本的畫作筆法圓勁,氣韻生動,尤其擅長政治題材,現今存世的有《曆代帝王圖》、《蕭翼賺蘭亭圖》、《步輦圖》、《職貢圖》等,件件珍品。

楊老在幾個徒弟的配合下,動作很快,不一會兒,畫卷已經被處理完畢,一幅縱軸四十三點五厘米,橫軸二百七十四厘米的宏偉巨製出現在眾人的麵前。

這幅畫共有人物一百一十二名,包括帝王、各色官員、侍女、太監,沒有一人神態動作重複,唐皇李世民的氣質儀態更是躍然紙上。條案五十一個,上邊擺放著各色菜肴、水果、美酒無數,細看之,竟也是各個不同,令人歎為觀止。

“這幅畫雖然沒有落款,但是從畫風來看,必是閻立本無疑。隻是,閻立本當年已經名震隋唐,這麼珍貴的東西,怎麼會隨便賜給一個蠻夷小國?他們當時還是部落吧?”

“嗬嗬,這批東西的疑點太多了,也不在乎多這一個,或者當時他們上貢了什麼深合唐皇心意的重禮也說不定。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怎麼回回都是便宜了這個臭小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