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買還是不買?(1 / 2)

正文 第三十九章 買還是不買?

正文 第三十九章 買還是不買?

趙東雲向來是很少去分析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非要給自己一個定位,那麼趙東雲會把自己定位為理智的普通人。

而身為一個普通人,趙東雲有著數不清的私欲,比如說看見方若蓮他就想讓她在自己身邊,比如說想要掌控更多的權勢,權力、名望、金錢、女色這些東西對於趙東雲來說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具體表現下來就是想要爬到更高的位置,甚至想過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有了足夠根基時,直接起兵造反。

不管這算不算是幻想,但是這些想法卻的確在趙東雲腦海裏出現過,甚至為之詳細考慮可能性。

然而身為一個自詡擁有理智的普通人,那麼他行事之前就會考慮諸多事情,並不會說腦袋一發熱就決定某種重大事件了,所以盡管他幻想過問鼎北洋或者造反的事情,但是理智告訴他,現在還遠遠不是想這種事的時候。

現在對他而言隻有往上爬才是最重要的,並在往上爬的過程中推動北洋的擴張。

他趙東雲是個根正苗紅的北洋嫡係軍官,他的個人利益實際上是和北洋利益綁定在一起的,北洋榮他則榮,北洋隕他亦隕。

所以他才會費盡苦心說服袁世凱等人編練一支機槍部隊,因為編練機槍部隊不僅僅可以讓他獲得晉升之機,更可以讓北洋軍的戰鬥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同時這也是當初他向袁世凱提議建立兵工廠的根本原因,因為擁有一座兵工廠而言對於北洋體係的作用是巨大,因為這代表著北洋擁有武器自造能力,以後要擴軍發展就不用擔心買不到武器。

同時更重要的是一旦北洋和其他勢力爆發戰爭,那麼北洋就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武器彈藥供應,而不用擔心武器彈藥供應被切斷。

當然這個過程中,趙東雲不可避免的擁有他自己的私欲,因為他知道滿清是活不了幾年的了,所以他也是有意識的在為未來做準備,而這種準備則是表現為試圖在北洋體係裏掌控更多話語權,以求在將來的大變革中擁有一席之地。

如果說他手中能夠掌控一座兵工廠,那麼就能夠幫他在北洋體係裏獲取更多的話語權。

至於說為家族謀取生財之道,那隻能算是附加值,屬於有比沒有好,但是沒有也無關緊要的事。

然而兵工廠這個事在趙東雲的預期中,屬於遠期計劃,就算要展開估計也得是兩三年以後才會開始,至於現在嘛,他就是想著投點小錢下去,先研究研究迫擊炮和手榴彈這些東西,不求建立一座大規模的兵工廠,隻是希望弄一個手工作坊進行前期研究而已。

基於這種計劃,他才會吩咐趙晨濱去建立一個小型的機器廠,這是為了進行前期研究的,同時也算是培養管理、技術人員的前期投資。

而叫他們去問問造槍炮的設備是什麼行情,主要還是他想要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要建立一座兵工廠要多少錢,另外看看當今環境下能夠搞到什麼技術,當知道了這些前提後,他才能製定後續的計劃,比如籌集資金,比如說服袁世凱。

以上這兩點,都隻能算是趙東雲的前瞻計劃,所以他本身都沒有太過重視,隻是隨口吩咐了幾句而已,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當趙晨濱和趙東平這兩個人攪合到了一塊後,一個人是猜測趙東雲獲得袁世凱信任,要創辦一個官方的兵工廠,而另外一個人則是認為趙東雲眼紅軍火生意,想要從中插一手。

然而不管他們怎麼認為,但是他們的辦事能力是遠遠超乎了趙東雲的預料之外的,或者說趙東雲是遠遠低估了那些洋行想要賺錢的決心。

趙晨濱回到了天津後竟然大張旗鼓的去辦這事,趙晨濱雖然隻是個普通商人,對那些洋行算不上熟知,但是福元紗廠裏洋人可是不少。

他一回到天津,就是找到了福元紗廠經理道格爾,而且事情是夾雜在一起說的,除了讓道格爾幫忙介紹洋行采購機槍、步槍以及造槍炮的設備。

道格爾?布朗雖然是個英國人,但是和德資禮和洋行天津分行的幾個高層甚為相熟,去年福元紗廠為了擴產購置設備,也是他介紹到禮和洋行的,並且順利達成交易購買了一批數萬兩銀子的機器設備,當然了道格爾從中也拿了不少回扣。

這一次趙晨濱找到他,說要讓他介紹洋行購買一批軍械和造槍炮設備的時候,他的眼睛都發亮了,這批軍械和機器設備的訂單少說也得十萬往上吧,他能夠拿到多少介紹費呢?

而考慮到他和禮和洋行的熟絡關係,他這一次自然也是把禮和洋行介紹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