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集資合股(1 / 2)

正文 第四十三章 集資合股

正文 第四十三章 集資合股

很多人說起清末商人的時候,大多都想起盛宣懷、胡雪岩、張謇,以上三人也的確很有代表性,但是這三個人隻是辦洋務出名而已,所以人們一說起清末商人才會想起了他們,而同時代裏,還有很多默默無聞、同時又具有龐大財力的商人。

洪旭維就是這樣的一個商人,出身於山西的傳統經商家族,他所在的家族早年也是輝煌過的,不過這幾十年來是一代不如一代,傳到洪旭維手上的時候茶葉、絲錦生意早就沒做了,其他的一些行當也是逐漸退出,隻剩下一家小規模的鼎盛票號了,不過洪家實在倒黴了點,鼎城票號由於規模小,所以不想其他票號一樣遍布全部,而是業務主要集中在山東和直隸,而山東和直隸就是庚子年義和團之亂的重災區。

這義和團作亂本來和他也沒啥關係,然而倒黴的是那些暴民燒殺打搶到了他的一個京城分號上,結果那些暴民直接搶走了成堆的庫銀,而且當時參與哄搶的除了暴民甚至還有來驅趕暴民的官軍,反正到最後是被搶了個精光,半點銀渣子都沒剩下。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畢竟票號有著自己的分攤風險的方式,不會在固定一個分號裏存有太多現銀的,所以京城分號那裏也沒多少存銀,也就被搶了幾萬兩銀子而已。但關鍵的是那些儲戶看見鼎城票號被搶了後,害怕自己的錢也被搶光了取不出來,於是乎就引發了擠兌。

洪旭維急忙從外地調運銀子進行,找同行拆解,好不容易才撐了過去,但前後也算是損失慘重啊。

而且庚子年後本來山西票號的日子就不好過,眼見著日子越來越悲劇,他就是想著對自家票號進行改革的同時也尋找新的投資途徑。

路過天津的時候,聽說天津英租界裏新成立了一家資產達到幾十萬規模的福元機器廠,本著資本家的心態也略微注意了下。

這一打聽才知道,這福元機器廠不簡單啊,上頭有著一家資產達二十萬兩銀子的紗廠也就算了,而且還說是準備辦機器廠生產軍械,這廠子還沒辦起來呢,資金就已經湊集了三十多萬兩銀子,而且還說遠遠不夠,要繼續集資。

被引起興趣的他再仔細一打聽,才發現這福元機器廠的大小股東竟然是清一色的北洋高層官員,當看著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趙東雲等名字時,他彷佛看到了大大的一個個金元寶在向他招手。

這家機器廠背後站著那麼多大佬如果還不賺錢的話,他洪旭維直接上吊算了,正所謂時不待人,他立馬就找到了趙晨濱,出口第一句話就是:“你們還要多少錢?”

而這話也是把趙晨濱給嚇到了,認為這那裏冒出來的人啊,張口就是說要多少錢,我要幾十萬你有嗎?

還別說,洪旭維還真的能夠拿得出來!

身為山西商人中的一員,雖然他的家族已經沒落,而票號也是連接受到打擊,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邊擠一擠,那邊挪一挪,拿出個幾十萬兩銀子來對洪旭維來說問題不大。

要不然他也不會那麼自信的張口就問你們還要多少錢了。

這兩個人當下就坐了下來,洪旭維把自己的鼎盛票號給亮了出來,以表示自己不缺錢,而趙晨濱那邊也是把福元機器廠的背`景給亮出來,並且大力吹捧:“我家東主乃是北洋新貴,袁大人的座上賓,而這一次辦機器廠就是得了袁大人的大力支持,不僅如此,馮大人、段大人、王大人、周大人等大小二十餘名北洋軍政要員都是投了錢下來的,保管是有賺不賠。”

聽到這裏,洪旭維疑惑道:“他們投了錢進來,不是幹股?”

這年頭官員參股不稀罕,稀罕的是官員真金白銀拿出錢來參股,別的地方可都是直接送幹股給官員的。

趙晨濱大言不慚:“當然要給錢,哼,袁大人都親自投了一萬兩銀子下來,誰還敢白拿!”

趙晨濱說這個是有底氣的,這個福元機器廠它就不是一個純粹的商辦企業,也不是官辦企業,他更像是北洋集體企業,可謂是北洋高層個個有份。

而在這群人裏頭,除了袁世凱外,其他人可沒資格讓趙東雲特地去巴結送股份,然而袁世凱也不在乎那點小錢,他投下一萬兩銀子也不是為了利潤之類的,他是想要接著借口監管福元機器廠,可謂是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袁世凱都親自拿錢出來了,誰敢說自己比袁世凱更牛逼想要白拿幹股,袁世凱一巴掌抽死他!

另外對於其他北洋高層來說反正又虧不了,而且這兵工廠又是給自家北洋新軍造軍火的,拿出點餘錢跟在袁世凱後頭投資也不算什麼,純粹是政治投機好了。

一聽到袁世凱都親自拿出真金白銀來,洪旭維的眼睛就更亮了!

當雙方顯擺過了資產、背`景後,可謂是雙方都很滿意,而洪旭維更是道:“錢,絕對不是問題,多了不敢說,三五十萬還是能夠拿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