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二章 吳佩孚的激動(2 / 2)

清末時期的留日士官生,基本是各省分別派遣的,一般學成回國後都是回原省任職,所以趙東雲想要招攬其他省份的士官生難度比較大,除非該生在原省無法獲得職位或者不滿意另求出路,就跟士官生第一期騎科的華振基一樣,他就是在在原省無法獲得實缺,在京侯職的時候才投效了趙東雲。

此外他也和所有的北洋大佬們一樣,比較排斥那些革命黨,寧願用老實平庸之輩,也不願意用天才橫溢滿嘴革命的人,所以能夠留給趙東雲招募的留日士官生其實並不多。

除了陸錦、華振基外,也就是一個第二期的龔光明了,這人倒不是趙東雲親自招攬的,而是走了段祺瑞的門路,本來是要去第二鎮的炮隊第二標任職,不過段祺瑞在爭奪第二鎮失利後,沒辦法隻能把他打發到趙東雲這裏來了。

此人雖然不算趙東雲的嫡係,但勉強也算是同一派係,加上此人是留日士官生第二期炮科出身,先不提他打仗行不行,但是對於練炮兵應該是可以的了,不然他也不會受到段祺瑞的推薦。

所以他來了後,趙東雲就讓他擔任了炮營前隊的隊官。

對這些年輕的中下層軍官們,趙東雲麵帶和氣,親切地走上去一個接著一個說話,回軍禮,不時說一兩句鼓勵的話,而劉廷貴則是僅僅跟在他身邊做介紹,畢竟第三混成協下級軍官少說也幾百號人,趙東雲可記不住那麼多人。

“這位是左隊所屬排長吳佩孚!”劉廷貴在介紹著一個站得筆直的壯實漢子時,卻是引起了趙東雲的注意。

趙東雲看著吳佩孚,難得露出了一絲笑容:“你就是陸錦說的吳秀才吧,嗯,好好幹,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吳佩孚聽罷露出一臉的激動,這個時候的他不過是個最低級的軍官而已,前不久剛從正目升到了排長,眼下見第三混成協的大佬趙東雲竟然記得自己的名字,一下子竟然激動的差點說不話來,讓一旁的劉廷貴狠狠的瞪了一眼後他才是恢複正常答話:“謹遵大人教導,佩孚定然不會讓大人失望的!”

趙東雲聽罷略微點頭,腳步卻已經是移開見其他軍官去了,如果吳佩孚跟在他身邊的話,那麼就會聽見趙東雲同樣喊出了另外一名軍官的名字,那人的表現和吳佩孚一樣激動。

說實話,趙東雲可記得不吳佩孚到底那個人,他之所以能夠叫出包括吳佩孚在內諸多低級軍官的名字,是因為劉廷貴在一邊提示著呢!

吳佩孚雖然說在後世也算是大軍閥一個了,但是現今北洋體係裏的大小軍官們,後世哪一個不是軍閥啊?袁世凱、段祺瑞這些大佬們都不用說了,曹錕、王占元、盧永祥等等幾乎個個都是軍閥,如果剛到這個年代的時候趙東雲對這些曆史上的軍閥還存在有什麼好奇的話,那麼兩年後的今天,趙東雲已經是直接無視了。

現在的情況是後世的曆史名人在仰視趙東雲,而不是趙東雲看見什麼曆史名人就屁顛屁顛的跑上去求簽名。

趙東雲招攬人才的時候也不會在乎什麼曆史名氣,他更注重實際才華,事實上他現在的手下大多是名不經傳,但是實際才華卻是絲毫不弱於那些曆史名將。

就把這個吳佩孚和龔光明來說,前者是曆史名將,後者連百度都找不到他的資料,但是前者的吳佩孚隻在開平武備學堂學了一半,而且還是個沒畢業的半桶水,他沒有和曆史上一樣跑去天津當警察,而是在去年的時候投到了北洋新軍第一鎮,然後今年調到了趙東雲手下的炮隊第三營,剛調過來的時候不過是正目而已。

說實話,沒有上過測繪學堂和經過間諜生涯的吳佩孚能力有限的很,在趙東雲的心中重要性遠遠不如龔光明這個陸士二期炮科出身的專業炮兵軍官。

曆史名將是需要環境來造成的,當曆史改變了後沒有獲得足夠機遇的那些曆史名將們,可能一輩子就這麼默默無聞的度過了,而原本一些名不經傳的小角色在獲得了機遇並得到足夠的鍛煉後,足以成長為新的曆史名將。

當然了,是金子到那裏都會發光,趙東雲要做的隻是給他們一個機遇而已!

曆史上吳佩孚就是測繪出身,並利用測繪的專業進軍炮兵,早年可是玩炮兵的行家,所以趙東雲不介意幫他一把,讓他繼續在炮兵部隊裏曆練,至於能不能和曆史一樣成才,那就得看他自己了。

而趙東雲自己倒是覺得沒所謂,要說曆史名將,北洋裏頭一抓一大堆,少了誰多了誰沒多大區別。

而且,締造一個名將可比收複一個名將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