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五章 珍倚樓夜談
正文 第八十五章 珍倚樓夜談
趙東平送走張作霖後,把手中的那張五百兩銀子的銀票再看了一眼,臉上露出了疑惑之色:“這個張作霖倒是大方,一出手就是五百兩!”
嘴邊喃喃自語的他當即就是重新進了內院,不多時他就是站在了趙東雲麵前,那張五百兩銀子已經擺在了趙東雲的桌上。
趙東平雖然年輕,而且平時也不介意收取別人的一部分好處,比如說有人為了求見趙東雲,通常會讓他引薦,又比如有人想要求官升職,求到趙東平這邊來走門路,在這種情況下趙東平是看情況,如果是求見之類的一般都是收錢辦事,而求官升職之類的他則是婉拒居多。因為關乎人事上的決定向來是趙東雲專斷的,他趙東平可影響不了趙東雲的決定。
現在這個張作霖出手這麼大方,甚至在沒有說什麼事的情況就已經出手五百兩銀子,要是裏頭沒有大事那是打死趙東平也不相信的,所以他是毫不猶豫的轉身向趙東雲彙報,彙報的重點並不是那五百兩銀子,而是張作霖似有所圖!
趙東雲看著那五百兩銀子的銀票,若有所思:“既然找上門來,你就去見見他,看看是什麼情況!”
不得不說,張作霖的這五百兩銀子引起了趙東雲的好奇!
得了自家堂兄準許後的趙東平當晚就是入了錦州城,錦州城在後世裏就算不上是多大的城市,在1903年的今天自然也就談不上多大了,這進城後沒有多久就已經抵達張作霖口中的珍倚樓。
珍倚樓,聽這名字就知道是風月之所,不過名字雖然聽起來不錯,但是內裏卻是略顯平淡了些,趙東平在保定的時候,也是時常跟隨趙東雲一起去崇漁樓的,這去多了開了眼界,眼光自然也就高了起來,但是錦州這小地方既不是商業中心也不是政治中心,自然是不可能奢求它有那些高格調的風月場所了。
然而時人,尤其是軍政官員談事,可不喜歡在酒樓,而是喜歡在風月之所,一邊懷抱美人一邊笑談天下事,這一點中國如此,隔壁的朝鮮也這個鳥樣,軍政要人不管是革命家還是大官都希望往妓生閨房裏鑽,而對麵的日`本更甚,基本說點什麼事都得有藝伎陪著,而且明治維新後的軍官們如果不嫖妓,那簡直就是天理不容,會被大多數軍官所排斥。
這喜歡在風月場所說軍國大事也算是儒家的優良傳統了,不分國界和民族。
世人風俗如此,趙東雲等人自然不能例外,在保定的時候他就是經常在崇漁樓宴請同僚,要不然也不會在一群北洋少壯派軍官心中成為老大了。
趙東平跟著趙東雲去崇漁樓多了,眼下看了這珍倚樓的格調,自然是有些不太爽,心中暗思,這張作霖果然是個粗人土包子,連談事的地方都找不到。
錦州雖說沒有崇漁樓那般的顯貴之所,但也有幾家不錯的院子,正所謂富貴不足但是清秀有餘,趙東平和人接觸喝酒一般也都去那幾個地方。很明顯,那些小門小院的地方是張作霖找不到的。
張作霖自然發現趙東平自從進門後,臉色就有些難看,可是一時間也弄不清楚到底有什麼地方惹惱了他,也隻能陪著笑臉招呼趙東平坐下。
兩人的年紀相差也不算太大,1875年出生的張作霖今年不過二十八歲,而趙東平雖然要年輕一些不過十九,但是趙東平也是學了他堂兄趙東雲,平日裏都是一副成熟打扮,加上身高體大,看起來約莫二十三四歲。
不過兩人的地位卻是相差較大,張作霖貧家出身,雖然上過幾個月私塾,但是在很多人心裏頭,他就是個文盲,雖然有英雄不問出身這麼一說,但關鍵的是他張作霖不是英雄啊,他隻是個被招撫的土匪,手下下不過數百名土匪而已,雖然掛著管帶的頭銜,但是在趙東平心中都不如北洋體係的隨便一名隊官來的重要。
而趙東平呢,雖然不是什麼高官顯貴之家出身,但好歹也算是士紳子弟,雖然沒考上秀才,但好歹也過了縣試,參加過府試的,而且還通曉洋務,不僅僅法文說的非常順溜,而且為了和日`本、德國洋行打交道,又是自學了德文和日文,當然說不上精通,隻能隨口說幾句而已。趙東平還是第三混成協的軍械科科長,掌管著第三混成協的武器裝備事務,在第三混成協裏,重要性還要高於普通的管帶。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張作霖明顯是有事求到他頭上來了!
所以盡管趙東平是客人,而且歲數也小,但是一進來後就是毫不客氣的坐在了上首位,而張作霖則是坐在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