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為鎮(一)(1 / 2)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為鎮(一)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為鎮(一)

“得益於農林總局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們雖然還無法得知奉天省內的所有耕地數據,但是保守估計在冊耕地和私懇田加起來,全省耕地應當在六千萬畝以上,然而在這六千畝耕地上,我財政總局所收取的田畝稅不過一百五十萬兩銀子!”趙東平繼續朗聲而道:“稅款低固然是因為私懇田過多的因素,但是僅僅是看現有在冊田地的數量,目前所收的稅款和田地總出產的比例也是極低的!”

說實話,以清末時代的土地政策而言,奉天每年獲得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稅收其實不算少了,湖廣兩省身為中國當代的糧倉,每年的田畝稅也不會比奉天多多少。如果單純計算土地的出產和國家對農民征收的稅收,那麼就會發現這個比例相當低,遠遠不如正常國度的農業稅。

“然而通過調研,我局卻是發現省內農民的負擔卻是極重,他們除了需要負擔正稅外,還需要承擔各種各樣的雜稅,而這一部分地方雜稅遠遠高於正稅,並且這些雜稅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收取,沒辦法收納到省財政來!”趙東平說到這裏,停頓了會後繼續道:

“根據我局諸多同僚們的商議,如果要提高田畝稅收入,同時還需要減輕百姓負擔,唯一的可取之法就是取締雜稅以及各種徭役、捐輸等等,直接向農民征收統一的農業稅。如此一來田畝稅至少也會數倍於以往!”

“此外考慮到地方府縣的財政收入過往比較依賴各種雜稅,我局的意見是參考之前的商稅改革,由我財政總局直接征收農業稅,然後撥出一定比例交付地方府縣用於維持地方財政運轉!”

去年趙東平主持的稅務改革,主要是集中在營業稅、厘金以及其他部分雜稅上,除了傳統上的裁並稅種外,最為主要的就是將商稅、厘金的權力收歸財政總局,由財政總局在各府縣分設的分局進行稅務征收,所得商稅部分大頭上繳省財政,少部分則是交付當地府縣。

不過當時的改革主要還是集中在商稅上,而農業方麵的稅收則是牽製太大所以沒有貿然改動!

趙東雲一邊聽,一邊翻看著手中的計劃書,趙東平說提的這些方案聽上去比較好,但是要想施行起來難度比較大。

甚至可以說要在奉天進行農業稅改革比其他省份都要難,為什麼?因為奉天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行省,而是一個將軍轄區,由盛京將軍全權處理轄區內的軍民事務。

而且還有一點必須值得注意的是,奉天境內是有著大量的旗民,有了旗民自然也就有了大量的旗田。

此外奉天作為滿勤王朝的發祥之地,滿清貴族在奉天擁有大量的田莊,不僅僅是貴族,甚至皇室在奉天也擁有大量的皇莊。

所以奉天一省的土地成分是比較複雜的,並不是尋常省份裏以民田、官田為主,而是皇莊、貴族田莊、旗田、民田、官田共同組成。

趙東雲要玩稅務改革的話,就必須慎之又慎,不然弄出亂子來很容易引來政敵攻殲!

趙東雲放下報告後道:“按照現有的耕地數量,現在的這個田畝稅的確不像話,改肯定是要改的!”

按照後世觀點,當代奉天的耕地實際上是遠遠超出了官方注冊數字,要知道目前奉天有官方記錄的耕田不過四千多萬畝而已,但是還有更多的私懇田沒被記錄,別的不說了單單是被流民私懇的那些官方牧場、圍場就可以以百萬畝來計算。

大量官方土地被私懇也是迫使當地官府進一步進行私懇天認領、牧場和圍場招墾的因素所在,因為封禁已經名存實亡,那些官方土地都已經被流民開墾出來了,還不如幹脆承認了把這些田地納入賬冊收取田畝稅呢。

此外奉天的土地種植除了小麥以及大米這些傳統糧食外,相當多的土地是種植經濟農作物,那就是“大豆”。

而大豆經濟則是當代東北,尤其是奉天的主要經濟支柱,從種植大豆再到大豆加工業,大豆國際貿易,幾乎就是形成了一整條的產業鏈。

毫不客氣的說,趙東雲弄的奉天工商業新政中,大豆產業就是占據了其中三分之一還多,去年到現在奉天什麼行業最多人投資?答案就是大豆加工業,僅僅一年就出現了十幾家的大型榨油廠。

甚至趙東雲同樣大力支持的紡織業都是隻能屈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