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朝局劇變(二)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朝局劇變(二)
直隸永平府所屬的臨榆縣,也就是明朝時期的山海衛,當然了它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山海關。
山海關的戰略地位早在明朝時代就已經凸顯出來了,一直到了近代乃至往後數十年裏,這個地方都是戰略要地。在古代這裏會成為戰略要地是因為這裏的易守難攻,而到了現在嘛,除了易守難攻外這裏還是進出關內外的交通要道。
不說其他的,單單這裏是關內外鐵路進出的通道就足以讓他成為戰略要地之一。
如果說錦州是扼守遼西走廊東端的戰略要地,那麼山海關就是扼守遼西走廊西端重要關卡。
麵對如此重要的這兩個戰略要地,北洋軍自然是沒有放鬆,早在1903年的時候就派遣了趙東雲的第三協進駐錦州,而現在錦州還駐紮著趙東雲的第三鎮,加上構築多年的防禦工事體係,可是為防備甚嚴。
而山海關也不例外,日俄戰爭爆發前夕,袁世凱就派遣了第二鎮入住山海關,後來陸續派遣換防的部分騎兵部隊,比如王英楷手下的北洋第一騎兵標、段祺瑞手下的第四騎兵標以及第五鎮和第六鎮都陸續派遣過一個標或者一個協的部隊到山海關進行輪換駐紮。
不過他們都是呆的不久,王英楷手下的第一騎兵標駐紮的久一些,但也不過一年而已,其他的基本都是一年不到,到了1906年後隨著日俄戰爭平息下來,按照道理來說山海關其實也不用繼續駐紮重兵了,有一個第二鎮就足夠了,但袁世凱卻是又派遣了一個段祺瑞的第四鎮過來,如果加上駐紮灤州唐山一帶,用於保護福元機器廠的幾個營,那麼永平府周邊是名副的重兵彙集之地。
趙東雲是下午到的山海關,不過他並沒有多少的心情去看山海關的雄偉城牆,也沒有多少的閑心去關注山海關附近的第二鎮部隊到底訓練的怎麼樣,現在的他雖然看起來雖然一片平靜,在和吳鳳嶺打招呼說話的時候還麵帶笑容,不時朗聲大笑,看上去似乎心情相當不錯,但是隻有後頭的李三才知道,自家老板從錦州到山海關的這一路上,除了在公開場合外基本上就沒怎麼說過話,一直都是保持了一種平靜。
而這種平靜是極為不正常的,彷佛讓李三看到了當年趙東雲爭奪第三鎮統製和去年爭奪盛京將軍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趙東雲私底下也是保持了一種異於常人的平靜,似乎一整天都在考慮著軍國大事。
不過趙東雲的這些狀態也就隻有李三才能看到了,其他外人看到的趙東雲永遠都是充滿了自信和威嚴!
“吳老哥,別的不說,單單是你練兵的本事我還是佩服的,這一路走來你的第二鎮的那些小夥子們看起來精神都相當不錯!”趙東雲滿臉笑嗬嗬的對吳鳳嶺如此道。
旁邊的吳鳳嶺聽趙東雲讚揚他練兵有方,雖然心裏頭知道眼前這個趙東雲說的隻是客氣話,但是也是大為受用,心底裏暗自嘀咕,都是留德回來的,這個趙東雲比他的前輩段祺瑞明顯要上道多了。
“說起練兵來,我們偌大北洋裏頭,可沒幾個人能比得上子楊老弟你啊!”吳鳳嶺道:“看看你那奉天,這才一年多功夫呢,一下子就弄出兩個鎮來了,前月我去保定那會,還聽有人說呢,論起當代練兵大家,唯有趙宿遷啊,我老吳在別人麵興許還說得過去,但是在子楊老弟你前頭可是不敢說練兵的。”
所謂的趙宿遷,說的自然是趙東雲了,趙東雲乃是江蘇徐州府宿遷縣人,而按照當代的一些習俗,當某人登上高位成為督撫或者中樞重臣的時候,外人一般不會直接喊名字,而是會以姓氏和籍貫稱呼,又或者是稱呼‘號’。比如當代和後世不少人都喊袁世凱為‘袁項城’,這項城就是袁世凱的老家了。段合肥裏的合肥就是段祺瑞老家了,張南皮裏的南皮就是張之洞老家。
如今趙東雲好歹是封疆大臣之一了,屬下們自然還是照舊喊大人或者將軍大人之類,但是外界的人已經很少給趙東雲連名帶姓的喊了,多以‘趙將軍’稱之,偶爾也會用‘趙宿遷’代之,還有些不要臉麵的吹捧之輩更是喊起了‘宿遷公’。
吳鳳嶺和趙東雲隨後就是相互吹捧了起來,你說我練兵厲害,我說你指揮有方,總之是交談融洽,氛圍友好。
兩人小小的交談了幾句後,隨後一名護兵小跑著進來,然後低聲對兩位大人道:“段大人和王大人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