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 暴風雨的前夕(三)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 暴風雨的前夕(三)
十月六號,也就是袁世凱被刺的那一天起,幾乎所有在外地的北洋諸將都做著同樣的一件事,那就是做戰備!
奉天的趙東雲,山海關的段祺瑞和吳鳳嶺,保定的王英楷以及山東的張懷芝,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開始調集調集兵力,而這個情況隨著十月七號袁世凱的死訊傳出來後更為明顯。
以奉天的趙東雲為例,六號晚上他得知袁世凱被刺殺後就是開始召集部隊主要將領,而到了七號上午得知袁世凱已經死亡的消息後,趙東雲立即就是下令第三鎮準備入關,並且還成立了臨時性的奉天騎兵協。
於此同時他還馬不停蹄的親赴軍營,接見了位於錦州的所有隊官級別以上的軍官,並且還親赴了第三鎮第九標的駐地,視察軍營,慰問士兵。按照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趙東雲親切的看望了第九標官兵,表達了北洋中央對士兵們的親切問候,並且還親手向獲得優良訓練成績的士兵發放獎章。
說句題外話,那就是這獎章還是純金打造的,上刻趙東雲的頭像浮雕。
幾乎一整天裏,趙東雲都是待在第三鎮的軍營裏,除了顧不上勞累不停的視察各營,接見數以百計的中低級軍官外,還不斷的對諸多軍務做出安排。
然而就在趙東雲準備著入關,會同其他幾位北洋大佬進軍京師的時候,卻是傳來了慈禧同意建省,並且任命趙東雲為東三省總督的消息。
東三省總督啊,這個誘惑卻不小!
要知道在趙東雲原來的謀劃中,他就是想著如何把東三省徹底掌控到手中,就在前幾天他的打算還是這樣的,那就是依靠袁世凱把趙爾巽攔在東三省門外,推遲東三省建省的時間表,等自己在奉天發展兩三年後,到時候自己的實力和資曆也足夠了,屆時就一舉推動東三省建省,進而謀取東三省總督的計劃。
原本這個計劃進行很順利,一次的榆關密議就讓朝廷放棄了打壓北洋體係的所有計劃,然而趙東雲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袁世凱就是遭到了刺殺。
袁世凱一死,那麼也就代表著趙東雲之前的所有謀劃都化為了泡影!
現在朝廷這邊為了穩住自己,一下子就是把整個東三省送了出來,說實話不心動是不可能的,然而這個誘惑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糖衣炮彈啊,現在的東三省總督看上去很美好,但是隻要趙東雲接受了,一點讓清廷度過這一段困難時期,接下來估計就會分頭對付北洋諸將了,屆時趙東雲的下場除了造反還是稱病回鄉了。
不過現在要是直接入關的話,也是不妥!
自己一旦入關的話,會同段祺瑞和王英楷一起起兵的話,這清廷就算能夠拉攏王士珍和馮國璋,也是擋不住己方三人的聯合進攻,清廷死翹翹是必然的。
然而現在問題來了,一旦把清廷給滅了,到時候北洋奉誰為主?
這個問題並不是說誰當總統,而是誰當北洋之主!
放眼整個北洋,有能力進行爭多北洋之主的實際上隻有三個人,排名最前,最有可能性的就是王英楷,他這個人本來實力就強悍,威望也是最高的,要是還帶著北洋諸將把清廷給滅了,到時候不管是趙東雲還是段祺瑞,估計都得捏著鼻子承認他是北洋的繼承人了。
然而這種事趙東雲和段祺瑞會讓他發生嗎?
絕對不可能的事,王英楷要想當北洋繼承人,先不說趙東雲答應不答應,趙東雲手下的一大票蘇係將領首先就得不答應,用腳趾頭想都知道,王英楷要是登上北洋之主的位置,進而當上總統或者其他什麼的,到時候北洋內戰是妥妥的,就算趙東雲不想打,但是蘇係三鎮的悍將們,以趙東雲為首的北洋少壯派們都會高舉著趙東雲的大旗再來一次起兵。
如果說之前的北洋是一個整體,北洋人有著整體的利益追求,那麼現在袁世凱死了之後,從中分裂而來的蘇係就單獨成為了一個利益整體,而這種利益集團是絕對無法接受北洋的另外一個派係登上總統寶座的。
而且除了趙東雲外,還有一個和王英楷是死對頭的段祺瑞呢,段祺瑞要是能夠忍得了王英楷爬到他頭上拉屎拉尿,那他就不是段祺瑞了。
所以如今北洋諸將出兵與否的問題並不在打不打清廷上,實際上這個沒什麼好討論的!
如今問題的關鍵就是,一旦起兵的話,誰才是北洋老大?
王英楷不行,而段祺瑞呢,同樣不行,趙東雲雖然手握三鎮,但是說說實話除了蘇係的將領外,其他派係的將領也不會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