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兩者的差別實際上也就是近代軍隊和現代軍隊的差別,近代軍隊和現代軍隊的最大差別並不是什麼武器差距,而是信仰上的差距。
一戰中、二戰中列強部隊可以為了國家和民族發起視死如歸的死亡衝鋒,傷亡率經常達到百分之四十,五十都不崩潰。
而對於缺乏信仰的近代軍隊而言,經常隻有百分之十的傷亡就崩潰了,如果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傷亡率,那那百分百是全軍大崩潰了。
當代的奉軍和皖軍,就是屬於非常典型的近代軍隊,軍隊普遍缺乏信仰,隻能依靠權力、財富財以及私人忠誠來維持。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如果順風順水還不成問題,也足以造就皖軍第四師、奉軍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這種王牌部隊,然而一但遇到了挫折,崩潰起來也是非常迅速的。
相對而言,奉皖兩軍裏的那幾支王牌部隊還好一些,多少還能打一打硬仗,比如之前第九師第十七旅就是硬生生守住了灘頭陣地足足三天之久。然而其他次一等的部隊就不能這樣了。
兩江第七師雖然底子不錯,但是距離王牌部隊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在苦戰多天後又被包圍的情況,部隊沒有立即崩潰還能夠發起突圍作戰已經算是不容易了,然而第二十五團被當成了棄子後,卻是終於崩潰了。
在兩個營長的帶領下,第二十五團的士兵們拋下了槍支,舉起了白旗,該團團長見無法阻擋部隊的投降,也是當機立斷選擇了放棄部隊潛逃。
接到敵軍第二十五團殘部近兩千人成編製投降後,前線督戰的潘巒清也是覺得有些驚訝,按照他之前和兩江第七師的交戰經曆來看,這個兩江第七師還是比較能打的,但是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投降了。
不過,潘巒清也沒有心思去猜測第二十五團為什麼會投降,對於他來說敵軍投降總比頑抗要好得多,當即把這些投降的皖軍繳械後,就是交付了後方的少量部隊看押,而他繼續帶著第十七旅向前進攻。
傍晚時分的人頭磯,就出現了一幕很狀況的場麵,近兩千名垂頭喪氣,神情羞愧或是麻木或是慶幸皖軍士兵在僅有區區兩百多名的奉軍士兵看押下,很自覺的排成一隊一隊朝著走著。
甚至看押這些皖軍俘虜的奉軍士兵都不是戰鬥士兵,而是第九師的輜重團士兵。
受到老北洋常備軍時代的影響,奉軍的輜重、工程等輔助兵力都是配給步`槍的,必要時候很多前線軍官都喜歡把這些輔助兵力當成步兵投入前線作戰。
不過這種事情在去年以來已經受到了趙東雲的嚴格限製,統帥部甚至發下了正式條令,要求前線將領不要把輔助兵力當成步兵使用,因為這些輔助部隊實際上步兵更難訓練,他們是應該用在需要他們的地方上,而不是當成步兵來使用,隻是目前來說,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戰況緊急的時候,奉軍的很多將領依舊會把輜重、工程等輔助部隊臨時編組,然後投入前線。
之前第十七旅同樣也是把這些輔助兵力臨時編組了幾個戰鬥支隊作為預備隊,並在第三十三團情況危急的時候投入了其中的兩個。
不過自從第十八旅渡江增援後,奉軍在南岸的兵力增加不少,同時部隊數量增加了,也更加需要輜重等輔助部隊用來運輸彈藥等,所以就把這些輔助士兵撤出了前線。
如今接受了這將近兩千名皖軍俘虜,潘巒清自然是願意把正部隊抽調出來當看守,所以就是讓了一個輜重營的士兵充當看守。
於是乎就是出現了兩百多名的奉軍輜重營士兵押著將近兩千名手無寸鐵的皖軍俘虜前進。
第二十五團的投降,讓該團的絕大部分士兵避免死傷,這對於該團的士兵們而言算得上是好事,但是對於整個兩江第七師而言,影響卻是災難性的!
第二十五團的投降,直接讓兩江第七師的後方防線出現了一個大漏洞,其奉軍第三十三團一路繼續西進,再也遇不上任何成規模的阻擋。
而前方的雷震春得知後頭擔任阻擊任務的第二十五團竟然整團投降了的時候,他閉上了眼睛,他再一次感到了當初在江北時候的那種絕望!
他知道,自己的兩江第七師算是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