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福廠采用進口TN`T然後自行生產的75毫米炮彈給予奉軍的價格為三十五圓一枚,這個價格雖然還有所偏高,但是比直接進口還是便宜很多。
如果說采用福元機器廠自行生產的苦味酸作為裝藥,其一枚的七十五毫米炮彈價格隻要二十五元。
盡管苦味酸作為裝藥的炮彈存在應用上的一些風險,但是巨大的價格差距依舊讓奉軍大量采購並應用這種炮彈。
畢竟采用進口TN`T作為裝藥的炮彈雖然好用,但是價格太貴,苦味酸作為裝藥的炮彈雖然用起來不方便而且還很危險,但是勝在便宜啊。
去年年底以來,奉軍就是廣泛采購苦味酸作為裝藥的炮彈了,尤其是在七十五毫米身管火炮上,至於說迫擊炮`炮彈嘛,為了進一步保持炮彈的低成本,八十和六十毫米的迫擊炮還是繼續使用黑`火藥,而一百二十毫米的迫擊炮為了獲得更大的威力,則是使用比較昂貴的苦味酸炮彈。
畢竟一百二十毫米的迫擊炮最為關鍵的就是威力,其他的什麼射程,機動性和精度都是渣的要死的,如果說連威力都上不去,那麼這款大口徑的迫擊炮也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
至於TN`T炮彈還是那句話,用不起。
目前大規模使用TN`T炮彈的火炮,隻有奉軍裏的那些少一百毫米加農炮,反正這些加農炮也不多,而且價格昂貴,就和好馬就要配好鞍一樣,既然那麼貴的一百毫米加農炮都買了,區區幾個炮彈錢趙東雲還是舍得的。
以向德國進口,福廠自產的火炮為主,就是構成了目前奉軍的主要火炮群,當然和其他武器一樣,其中也存在了大量其他型號的火炮,比如說繳獲,早期采購的日造三十年式野戰炮,過山炮,甚至還有少量來自早年漢陽兵工廠生產的五十七毫米過山炮以及江南製造局生產的75毫米野戰炮以及俄國人的76毫米野戰炮甚至是那些老式的架退炮。
基本上目前中國能夠找到的火炮型號,奉軍裏頭都有,就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至於說什麼統一火炮型號,簡化後勤之類的事,等趙東雲統一中國,不差錢的時候再說吧,現在,隻要是能用的火炮奉軍都要。
各種型號,來源負責的數百門火炮就是構成了目前奉軍的主要身管火炮群,而這些火炮給予了金陵戰役裏的奉軍有力的火炮支援。
每天成片的火炮落在對麵的皖軍陣地上,都能夠造成對麵敵軍以及平`民的大量傷亡,而這種情況在皖軍撤退到金陵城區的時候更為明顯,無數的炮彈落進金陵城區,給皖軍造成傷亡的同時,實際上死傷的平`民更多。
這年頭的奉軍打仗的時候可不怎麼顧忌平`民的傷亡,奉軍的炮兵指揮官們發起炮擊的時候,從來就不考慮炮彈會不會落進`平民當中。
戰爭時期的普通百姓,永遠都是最為淒慘的,持續多時的金陵戰役給奉皖雙軍造成了上萬人傷亡的同時,卻是給當地的普通民眾造成了超過十萬人的傷亡。
為了躲避戰火,無數的金陵以及周邊的民眾拖家帶口離開家園,然後前往上海、杭州甚至渡江北上江北等地區,他們不管往哪裏走,其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離開戰場,有多遠就走多遠。
這些人用後世一個很時髦的名詞來說就是:戰爭難民!
隻是和後世諸多人會關注難民不同,這年頭哪怕是段祺瑞自己都是不怎麼關注自己轄區的這些戰爭難民的死活,甚至還為了補充前線部隊的戰損,段祺瑞還派出了部隊和官員在難民當中大肆強征民夫以及士兵。
每天無數的壯年男子都是會被皖軍強征,有些身體條件好的則是被經過簡單訓練後就是補充到前線,然後充當炮灰士兵,身體條件較差的那些人則是被當成了民夫,在槍彈的威脅下幫皖軍運輸彈藥補給。
這種事不僅僅發生在皖軍,實際上還發生在每一支軍閥部隊裏,哪怕是奉軍也不例外。
不過奉軍強征壯丁一般都是不會把他們直接補充到部隊當炮灰消耗,後方還有大量新兵的奉軍實際上是不缺乏新兵的,奉軍強征的壯丁一般都是被編入了軍需部的各種民夫團,運輸團裏頭。
奉軍在後方諸省擁有的數十萬民夫是怎麼來的,大部分都是強行征召來的,嗯,而且還是不給薪資的那種,甚至有些時候連吃的都需要這些壯丁民夫們自帶。
興許後世的人們會看到這樣的文字:蘇係統治區的民夫踴躍支援前線,自行攜帶糧食,獨輪車給前線浴血奮戰的奉軍運輸補給,有力的支持了蘇係的統一大業。
但實際情況呢?這些民夫就沒幾個是自願來給奉軍運輸補給的。
也許有人說了,奉軍為啥不雇傭大量民夫運輸補給,一定要用強行征召呢?
趙東雲對此的回答就是: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