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傷慘重
都說一將成萬骨枯,楊德明獲得趙東雲的一聲‘他打的還湊合’,第十四師付出的卻是高達兩千多人的傷亡。
直接陣亡的就是高達八百多人,其餘輕重傷的更多,第十四師的突破說是用那些士兵們用一路的屍骨鋪就的也不為過。
然而對於第十四師的諸多傷亡,很多人都是選擇了無視,尤其是高級將領,包括趙東雲,孟恩遠,楊德明在內其實他們都不太在乎區區數千人的死傷。
趙東雲不用說了,身為一個軍政利益集團的最高統帥,奉軍自從入關以來他每天都會受到多少人死傷的報告,幾百人,幾千人,奉軍從去年入關以來,累計傷亡人數已經超過六萬人次,其中陣亡者就超過萬人。
還有數以萬計的傷者,這些傷者中那些重傷被迫截肢的人非常多。
這數萬人的傷亡就代表著數萬個家庭失去了他們的支柱,妻子失去了丈夫,母親失去了兒子。
可是這些家庭的傷痛卻是從來都沒有被趙東雲以及高級將領們放在心上。
那些活生生的性命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一個個數據而已。
如果說有一個職業是最冷血的,毫無疑問是軍人,這說的軍人還不是那些士兵,而是那些一心想著大勝仗的軍官們,尤其是高將領,從古至今的那些名將們,絕大部分都是冷血動物。
他們把一條條生命看成一種耗材,和子彈、炮彈無疑。
日俄戰爭裏日`軍的所謂肉`彈戰術更是把這種思維體現的淋漓盡致,在乃木希典看來,士兵就是用來消耗敵軍子彈的消耗品而已。
奉軍裏的高級將領雖然不如乃木希典那麼變態,但是也好不到哪裏去,而且出身越高的人越是這樣,楊德明別看他斯斯文文,但是整個人就是一個戰爭機器,親自指揮麾下的第十四師發起進攻時,他關心的隻是勝利和第十四師戰鬥力的提高,為了勝利付出幾千人的死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為了讓第十四師迅速成長為和第三師一樣的軍隊,哪怕是死傷十個新兵,換回來一個經曆戰爭洗禮的老兵,那也是值得的。
也許有人說這是一種理智,但是理智往往卻是最殘酷的。
也許有人說戰爭是一種藝術,是值得誇讚、讚揚的事,但戰爭實際上是殘酷到普通人不願麵對的一種事。
興許普通人在小說、電影裏看到戰爭有多麼輝煌,但是你真讓他到現實的戰場裏走一圈,看過了滿地滿地的屍體,支離破碎的軀體,保證這會是他一輩子都揮不去噩夢。
所幸的是,奉軍在金陵外圍打掃戰場的時候,沒有普通人存在,那些帶著口罩的士兵們把一具具陣亡士兵堆積在一起,裏頭有穿著青灰色軍服的奉軍士兵,也有著穿著深藍色軍服的皖軍士兵。
盡管奉軍打掃戰場的時間比較早,但是如今已經進入四月份,在江南的這片悶熱潮濕的土地裏,失去了生命的屍體腐爛的非常快,更別說還有眾多破碎到連人型都拚不出來的肉塊了。
戰鬥過後的戰場,再加上太陽已經下山,灰暗的天色下的這片土地彷佛人間地獄一般。
在這片人間地獄的旁邊,則是有著眾多身穿青灰色軍服的奉軍士兵排著隊超前走去,他們的神情大多平靜,偶爾有人會朝著旁邊的那些屍體看一眼,然後很快就是收了回來,這些都是第三師的老兵們。
和第十四師裏的士兵都是新兵蛋`子不同,第三師的士兵絕大部分都是從軍多年的老兵,曆盡了一場又一場的戰鬥,對於死亡已經是司空見慣,他們中的大部分都知道,興許有一天自己就會成為那些屍體中的一員,但是那又何如,以後會怎麼樣誰知道呢。
再者,奉軍雖然總體傷亡較大,但實際上死傷的絕大部分都是新兵,像第三師的這些老兵們,在順風順水的戰鬥裏其實死傷比例是相當低的,隻要不遇上什麼苦仗硬仗,部隊不遭到擊潰甚至圍殲的話,這些老兵們活到戰爭結束的機會非常大。
這些老兵們邁著平靜的步伐超前走著,在他們的前方還有更激烈的戰鬥等著他們呢。
自從昨天第十四師率先突破皖軍的外圍防線,攻入金陵城區的時候,皖軍為了加強金陵城區的防禦力量,同時為了避免外圍防線的部隊陷入半包圍的態勢,也是收縮了防線,主動放棄了城區外的其他半數外圍防線,進而把兵力全數撤入金陵城區以及金陵東南部的外圍防區。
這就相當於把金陵城區外圍西南方向的數公裏防禦陣地縱深全部放棄。
皖軍主動撤軍了,第三師也就不費一兵力推進了近四公裏,而前幾天第十四師為了推進這四公裏,可是付出了超過兩千人的傷亡。
當第三師直接用行軍的方法向前快速推進,以跟上第十四師的步伐時,在後方的第四軍臨時指揮部內。
參與金陵戰役的諸多奉軍高級將領再一次齊聚一堂,以商討後續的金陵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