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蒹葭 1(2 / 3)

張大國把小包裹塞回給林莠手中。他知道裏麵有什麼,15塊6角三分,還有幾張糧票,和一個玉鐲子。

“大國,你到底怎麼了?你是不是真的中邪了?”林莠再一次被張大國異樣的行為給驚到了。

張大國和林莠自小一塊在村裏長大。張大國今年19歲,林莠18歲。張大國的父母在他出生沒多久父母就因為70年代的社會動蕩而離世了,自小張大國就和他爺爺一起生活。張大國12歲那年,爺爺去世了,張大國便開始吃百家飯長大。林莠的父母是當年下鄉的知青,林莠的父親下鄉就住在張大國家裏。下鄉後的一年,林莠便出生了。那年林莠的父親通過家裏的關係,被調回到了省城。但是當時國家對於知青下鄉的問題查的嚴,林莠的父親便先一人回了省城,母女兩人卻留在了碗米村。之後林父再也沒有回到碗米村,林母日夜盼望他接她們母女回去,可是等來了一封信,四個字,勿念,勿等。之後林母便把對這個拋棄妻女的男人的怨恨轉嫁到了林莠這個女兒身上,平時幹活就把她放到張大國爺爺家,有時幾天也不接回家。最後,也把女兒的名字改成林莠,莠,雜草,有害的,品質壞的。

自從張爺爺去世之後,林母突然對林莠上心了起來。一是覺得林莠和變成了孤兒的張大國已是半大小子,如果繼續住在一起,村裏難免會傳出風言風語;而且自從國家恢複高考之後,林母為了回到城裏,每年都參加高考,可是一直沒考上。隨著年紀大了,通過高考回到城裏願望變得渺茫,便開始計劃培養女兒,讓女兒通過高考離開村子,自己也能隨女兒一起回到城市中。

隨著張大國和林莠慢慢都長大了,幼年相依的玩伴,少年的相伴,到了青年自然而然生了情愫。

昨天中秋,村裏人聚在一起吃大鍋飯。張大國和林莠商量了之後,借著酒勁,向林母提出要娶林莠。哪裏知道林母聽後反應十分激動,當著眾人的麵大罵張大國是沒爹沒娘的泥腿子,也配娶她女兒。當時場麵十分難堪,張大國羞憤地逃走了。之後張大國找到林莠,說明天他就跟著海叔去城裏打工,讓林莠等她一年,一年後就接她和她母親去城裏。

年輕時候的他們,想法還是太天真了。以為去了城裏,就能很快賺到錢。張大國回想起剛到城裏的那一年,海叔帶著他們幾個小夥子去工地幹活,包工頭為了趕工期,扣押著工資,還以工期延誤就拿不到錢為理由,沒日沒夜的壓榨著他們的勞動力。海叔有次因為工錢的事和包工頭起了爭執,導致工地發生了意外,政府介入先暫停了工地開發。海叔因此也受了傷下不了床,他們村裏的幾個人因為是海叔帶出來的,被包工頭記恨,其他工地也沒人敢用他們。

那段日子應該是張大海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海叔一直病著,他們這幫剛出來的同鄉人像是沒有支柱,又一直找不來活兒,逐漸地,開始一個個的離開。最後隻剩張大國陪著一直病著的海叔。

自幼失去親人的張大國很懂得感恩。海叔帶著他來城裏掙錢,給了他希望,他就該念著海叔的好。但是現在他們都沒有錢,張大國隻能在一個石橋底下搭了一個木製的棚子,白天出去找工作,傍晚回來照顧海叔。可是在這個大城市裏,他會的活兒隻有賣力氣。工地上去不了了,他就去餐廳端盤子洗碗,可是第一天去一家餐館工作,就因為上錯菜被炒了,每天晚上他隻能在餐館的後門撿剩菜回去。海叔病得越來越嚴重,張大國照顧著海叔,開始抽不出時間工作了。

張大國也想著帶著海叔回碗米村,一是實在沒錢,二是張大國如果現在回去,就坐實了林母口中沒出息的泥腿子,她和林莠就再也沒可能了。

有多少個夜晚,張大海都拿出林莠給他的玉鐲子反複的看。他有多少次衝動想把鐲子賣了,可是這是他對林莠念想,他想過一年之後自己回到村子,風風光光地迎娶林莠時,給她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