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天問 4(2 / 3)

就在英布麾下那一列最前輕騎準備加速前衝時。

異象橫生。

接下來本該是英布率先以那列輕騎用性命去阻滯秦軍衝勢,然後交由身後的重騎一鼓作氣鑿穿敵方陣型!

但是原本齊頭並進的秦軍先頭三萬騎兵突然變陣,而且變得莫名其妙,位置居中的萬騎竟然有意無意稍稍放緩衝勢,左右兩翼則在刹那間開始向兩側收攏鋒線,迅速加厚陣型,然後不再刻意保留戰馬腳力,驟然加速,幾乎是繞過了英布的中路大軍,插入方向,恰好是銜接疏散陣型薄弱的左右側輕騎交接地帶,這就像是要當場斬斷英布部主力之外的兩條胳膊!

太快了。

早有預謀!

遭逢變故,英布卻沒有絲毫猶豫,繼續領軍奮勇向前,哪怕被兩股秦國騎軍在間隙中成功鑿穿陣型,己方僅是中軍大營就留有三萬精悍步卒駐守,絕無炸營隱憂,因為那三萬,是魏武卒。一旦雙方撥轉馬頭再度衝鋒,隱藏在左營中的那支實力強悍,季布親自率領的數千重騎,隻要趁機殺出,說不定就能將深入敵後的秦軍鐵騎徹底擊潰!

如果說左右兩股秦國騎軍的衝陣充滿了刁鑽氣息,那麼雙方中軍的凶狠碰撞,就是毫不拖泥帶水的硬碰硬。

先是英布那一列輕騎加速穿過縫隙急速向前,弓箭騎射,這些輕騎皆是膂力出眾之輩,五十步內,羽箭之勢,威力驚人!

幾乎是一個照麵,三百騎秦軍就當場墜馬而死。

但是秦國騎軍第一排鋒線依舊齊頭並進,人人臉色冷漠,畏死者先死!

不管天下其它軍伍如何,這個道理,秦國將士從春秋戰國一路蕩平中原,已經傳承了足足幾百年了!

這列英布輕騎在弓箭之後,或抽刀出鞘或丟套馬索,麵對那一排長槍橫放如林,同樣悍不畏死。

與秦國軍隊爭生死,如何才能讓自己活下來,趙國之民也經曆了整整上百年!

僅是一個擦肩而過,近千英布輕騎就那麼被一槍撞死於馬背之上。

那些輕騎接下來還要麵對之後的一列列秦軍軍鐵槍。

注定是十不存一的慘烈結局。

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騎軍撞陣。

沒有什麼馬弓互射,沒有半點花哨招式。

因為這一列輕騎的毅然犧牲,雙方的第一次長槍互撞,使得英布所在後排那支重騎軍占據先天優勢。

英布與身邊依次排開的近百騎貼身扈從,大多數幾乎都是毫無懸念地一槍撞敵下馬。

騎軍撞陣之中,落馬者必死無疑,這是鐵律。

騎軍衝鋒,鐵槍開陣,極為忌諱一槍貫穿敵人身軀,即便能夠快速抽出,仍是會貽誤戰機,生死一線,容不得任何馬虎,況且兩軍相互鑿陣,可不是隻有一排鋒線,否則鑿之一字從何說起?

一擊斃命的同時要求最大程度蓄力,就是活到最後的保證。

悄無聲息之間,最後一列重騎已經位於最後,四列輕騎越過那列鋒線快速突進。

因為英布深知戰場之上,最後那一口氣,不能墜!

左翼三萬秦國騎軍之中,蒙毅作為錐頭,悍然開陣,位於這種陣型的前方騎軍,無一不是先鋒營敢死士,死得最早最快。

章邯和蒙毅,李由本就是武將,秦軍殺出鹹陽,他們分別趕到左右後軍,統領軍隊。

諸侯軍各路將領對此人本就不陌生,早在之前就有過交手後,更是恨得牙癢癢。

大概整個秦軍,也隻有此人能夠如此特立獨行,手持一杆鐵槍,左右腰間佩劍懸刀,馬鞍兩側更是皆掛戟囊。

蒙家軍統帥,蒙毅!

這三萬騎軍,蒙家軍嫡係騎軍,大概是沒有人預料到秦軍精銳中的精銳,竟然會避免正麵作戰的緣故,三萬騎的側麵鑿陣,顯得勢如破竹,恰似刀割豆腐,遊刃有餘。

另一股右側秦軍輕騎的插入,更為輕鬆,幾股由諸侯軍臨時彙聚而成的騎軍,匆忙出營,本就與中軍陣型存有間隙,瞬間就被右側章邯帶領的兩萬騎在側麵上削去一大片,竟是硬生生給殺掉一千多騎。若說雙方萬人規模的正麵撞陣,殺敵千餘,不會顯得如何出奇,甚至擱在習慣了不死不休的戰國戰場上,都談不上慘烈二字。但是當下這種純粹屬於擦身而過的衝鋒陣型,兵力優勢的一方還會折損千人,就有些荒唐了,足可見諸侯軍這些臨時整合的所謂精銳,遇上曾經被譽為秦末第一名將的章邯,哪怕諸侯軍求戰欲望強烈,毫無怯意,仍然是有心無力。

如果說秦軍左右兩翼騎軍避重就輕的突入,已經足夠匪夷所思,那麼秦軍在接下來表現更是讓諸侯軍的主力感到莫名其妙。

在相互鑿開陣型後,本該各自撥轉馬頭,展開第二次衝鋒,這才是之前騎軍作戰的題中之義,但是讓諸侯軍左右兩營騎軍瞠目結舌的一幕發生了,在蒙毅和章邯的統領下,五萬左右騎軍竟是直奔諸侯軍大營而去!

相比之下,與英布中軍展開撞陣的中路秦軍,戰損最大,鑿陣速度也最為緩慢,戰場上雙方都拋下了兩千多具屍體,秦軍稍稍兩千出頭,諸侯軍接近三千,這種互換,已經足夠堪稱壯烈。

一身鐵甲滿是血跡的英布已經停馬站在末尾處,抖落槍頭鮮血,這位性格如火的將軍勒馬轉身,瞪大眼睛,瞬間領會秦軍的真正意圖,怒吼道:“鍾離昧!不用去管敵軍左右兩翼,拚死纏住這支中軍,不要讓他們流竄入營!”

聽到英布的怒吼之後,從楚國貴族出身的鍾離昧到那些麾下萬夫長千夫長,紛紛醒悟,故而也顧不得陣型,雙營騎軍先鋒急速轉身,尚未與中路秦軍失之交臂的尾部騎軍則開始斜插過去,試圖將其一寸寸攔腰截斷,如剁長蛇!一旦某支騎軍喪失陣型,很大程度上也就失去了速度,陷入泥潭後,就隻能束手待斃了。

秦國鐵騎軍的驍勇善戰毋庸置疑,可畢竟不是金剛不敗的神仙,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依舊所向披靡。

對這種困境,中路統帥王離毫不猶豫地做出了壯士割腕的舉動,位於兩翼鋒線的千餘騎,第一時間向外撒開出去,無形中與居中的大股騎軍拉開大段距離,以此來拖延兩側諸侯軍騎軍的亡命衝撞。

偏移陣型的五千騎秦軍軍,是在用性命換取主力騎軍的穩固陣型。

不斷遠離主力的那外圍兩側三千騎千騎,竭力狂奔,在騎卒的驅使下,心有靈犀的戰馬根本不計體力,充滿飛蛾撲火的壯麗。

不斷有秦軍被諸侯騎軍的長矛捅落馬背,然後被後邊的諸侯軍用戰刀輕輕一抹,就挑起一顆頭顱。有被諸侯軍用套馬索扯落馬背後,一路拖拽,血肉模糊。

不成體係各自為戰的這支秦軍,麵對源源不斷的敵軍,必死無疑。

英布沒有想到這次秦軍真正的意圖,竟然會是後方陣營中的術士集團,更沒有想到他們對自己大營的內部部署如此熟悉。

所以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

秦軍左右兩翼的突陣,中路主力的鑿陣,以及其中那五千騎秦軍的犧牲,皆是如此。

讓這個身經百戰的英布措手不及!

英布立即傳令,營中魏武卒一律出營結陣於大營後方術士集團!命右營大軍中路一起追殺秦軍,各自繞營而過,盡快纏住敵軍!不用貪功,若是秦軍軍試圖分路撤回後方,務必就近咬死其中一股騎軍!還有,讓韓信率軍阻截後方那五萬步軍,應該是劉邦的軍隊,看服飾以布衣頭巾居多,夾雜些許秦國的黑甲步軍而已,戰力不值一提。

與此同時,英布身邊一位青年將領,微笑道:“將軍放心,劉季之輩,不過爾爾。”

英布瞥了眼這位神色倨傲的韓信,點了點頭。

在韓信帶領數萬步軍迂回前行秦軍後方之後,這位身經百戰的英布將軍並沒有絲毫氣餒,一座無關大局走勢的術士集團與否,他不心疼,諸侯軍底蘊還經得起這種損耗,隻要中軍與右營騎軍成功截下一股秦軍,將其吃下,哪怕不足半數,甚至隻需要是兩三萬騎,這場仗就是己方小勝。

一旦鍾離昧的精騎打爛那支王離的中軍,就更是穩操勝券,這座大營就會是左右將領秦軍的墳地!

英布相信蒙毅和章邯還不至於如此昏聵。

事實上闖入敵營的秦軍動向都在英布預料之中。

左右秦軍騎軍彙流的,麵對術士集團一陣突襲,百家術士用術法抵抗,但是麵對秦軍彙合的五萬鐵騎,還是被衝得七零八落,死傷數百個,然後並未分兵兩路,而是保持陣型,一同沿著諸侯軍大營左側外圍突圍。

剛好遇上兵力眾多的十萬騎龍且率領項家軍。

而仍有一萬人的英布嫡係主力精騎,在稍稍繞出一段遠路後,也開始從後方疾馳而來。

再往下,諸侯軍的魏武卒也開始出營結陣,已經開始不斷向左方移動,堵截那支即便能夠順利鑿陣回撤的章邯和蒙毅騎軍。

更往下,是以韓信帶領的精銳步兵和弓兵對陣劉邦部十萬後方軍。

按照這種情形,蒙毅和章邯的騎軍主力想要越過三道防線,同時還要避開英布和龍且精銳騎軍的追殺,絕對要付出慘重代價!

韓信忍不住哈哈大笑,高聲道:“李由,劉季!你們二人的頭顱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