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笑春風 第八七一章 大結局(四)(1 / 2)

第八卷 笑春風 第八七一章 大結局(四)

大明正德八年三月初六,正德駕崩的第三天清晨,京城內外喪鍾齊鳴,按照《大明會典》《大明集禮》等大明律法,在京勳戚官員以及王孫公主命婦等均著素色喪服,男子帶烏紗帽、配黑角帶、著麻鞋,女子著喪服去首飾,一並從西華門入宮哭喪。

乾清宮為皇帝靈柩停放之所,數千人從西華門外哭聲震天的進宮拜祭,在禮部官員的指引下,行四跪拜之禮;於此同時,在京城派往各地的報喪官員主持之下,京外官員也一律喪服黑角麻鞋烏紗,率當地官紳百姓設香案祭拜。

無論正德生前如何,他畢竟是大明皇帝,是所有官員百姓的主宰,他的大喪乃是舉國之事,誰也逃脫不了,也無法逃脫。

巳時正,皇帝靈柩出殯大葬,送葬的隊伍逶迤十餘裏,吹吹打打,哭哭淒淒將正德的靈柩送往京郊昌平長壽山,從即位時便開始營造的正德的陵墓康陵業已基本完工,正德的靈柩便安葬在這裏。

雖然從今日起,按照禮儀,舉國上下還要繼續服喪二十七日,全國範圍內也禁止婚嫁娛樂之事,身上的喪服也要穿到服喪之日滿才能脫下,但皇帝下葬之後,朝廷機構便要開始正常的運轉,一切也要走上正軌。

正德八年三月初九,正德駕崩後的第六日,英國公張侖和內閣大學士楊一清從饒州府將淮恭王朱載坮迎接進京,隨朱載坮進京的還有淮王妃劉氏以及淮王府中少量的親眷,連仆役婢女婆子老奴加在一起不超過五十人,足見這淮王府其實已經沒落了。這並不稀奇,很多朱氏子孫,隨著和太祖血脈的相隔甚遠,家道也在逐漸的沒落,很多人甚至已經像尋常百姓一樣的開始生活,做生意重地當小官吏的都有,也並非全是榮華富貴之家。

宋楠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未來皇帝的到來,未來的皇帝朱載坮坐在馬車內,七歲不到的他麵對如此大的場麵顯然有些慌張,不時的朝身後麵帶黑紗的一名女子身上靠。那女子顯然便是淮王妃,未來皇上的母親了。

宋楠等人上前參拜已畢,朱載坮固然是無法對答,那淮王妃也隻是點頭搖頭,似是長途跋涉極為疲勞,又或者是沒見過世麵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宋楠也不難為他們,命人接入宮中,吩咐張永好生的伺候,命禮部官員協助內監教他們宮中的禮節以及即將到來的登基儀式。

由於尚在服喪期間,登基之禮顯然不宜太過喧嚷,宋楠和群臣商議的結果是簡樸隆重便好,另外也要越快越好,國不可一日無君。

三月十二,朱載坮在其母陪同之下,率宋楠楊一清張侖等文武官員祭拜天地,登基為帝,定年號隆慶。在年號一事上有個小小的插曲,宋楠主持群臣商議年號事宜的時候,有人提出以‘嘉靖’為新的年號,這個提議得到了眾多官員的支持,連楊一清和張侖也認為這個年號不錯,言:嘉乃善美之意靖乃平安祥和之意,以此為年號,寓意大明天下安定祥和吉祥如意之意。

然而這個詞聽在宋楠耳中卻不啻是一道驚雷,自己再對曆史不通,也知道正德之後本就是嘉靖,那個嘉靖帝是個極為強悍精明的皇帝,即位之初便搞出什麼大禮儀之事,為此打殺放逐了臣子上百,之後更是大權獨攬說一不二;雖明知就算用了嘉靖這個年號,皇上也不是那個皇上了,但宋楠還是覺得心中警醒,於是在最後定奪的時候,硬是不同意以嘉靖為年號。

群臣問宋楠原因,宋楠道:“這個年號不吉利,嘉靖嘉靖,看上去雖是天下吉祥安定之意,但這個詞聽上去總是別扭。‘嘉靖’嗯……聽岔了倒像是‘家淨’這不是詛咒我新朝家家幹淨,生活困苦無著之意麼?”

群臣大翻白眼,這不是沒事找事麼?不過既然宋楠不同意,大家倒也沒什麼辦法,最後楊一清為了盡快解決此事,提出了隆慶這個年號,宋楠這一回倒是點頭同意了,年號的小風波由此平息。

眾人心中一致將宋楠此舉歸結為宋楠的一次故意為之,緣由其實也很簡單,鎮國郡王這是故意在這種小事上糾纏,借此在群臣中立威,看看有沒有人為了這種小事跟他對著幹罷了。但其實自從楊廷和費宏張偉以及他們所牽連的數十名官員悉數被拿獲下了詔獄之後,朝中遍布皆為宋楠楊一清張侖一派之人,又有誰會忤逆宋楠之意,鎮國郡王此舉卻是完全的多餘了。

隆慶帝即位之後,第一次早朝上,宋楠主持之下,內閣人選外廷六部的人員任命便來了一次大換血,楊一清成為內閣新的首輔,內閣中又增補王守仁、劉宇、王鑒之等三人,加上留守內閣的劉機,依舊為五人。六部之中,楊一清兼任吏部尚書,王守仁任兵部尚書,其餘四部除禮部尚書何鑒留任之外,其餘全部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