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任(2 / 2)

荀貞攔住了他,笑道:“不必如此!”再又打量他幾眼,見他又瘦又,臉上淨是皺紋,山川溝壑也似,試探性地問道,“我前日造訪鄭君,聽他提及,本亭亭父名叫黃忠。可是你麼?”

“正是人。”

“鄭君”,名叫鄭鐸,是上任亭長,因在去年的大疫中救民得力,考績優異,被提拔去了縣裏。

“亭父”,是亭長的副手之一。

“亭”,雖是最基層的單位,畢竟掌管方圓十裏之地,所以在亭長之下又有屬員,左右手分別叫做:求盜、亭父。求盜,“掌捉捕盜賊”;亭父,“掌開閉掃除”。如果轄區內民戶多,又會根據情況的不同,或多或少有幾個亭卒。

荀貞嘴角露出一抹笑,心道:“黃忠、黃忠,初聞聽這個名字時,還讓我愣了一愣。如今看來,這名字起得倒是很對,甚合麵相,果然是個‘老黃忠’。”

黃忠恭敬拘謹地道:“昨才接到縣裏的通知,沒想到荀君今就來了,所以沒有能至亭界迎接,尚請恕罪。……,別的人還在舍內,荀君,請你稍等片刻,俺去叫他們出來。”

“不用。我進去就是。”

登上台階,荀貞朝門邊側塾中瞟了一眼,屋內陳設簡單,一榻一幾而已。

塾中的牆上貼了二十份的畫像,因離得遠,看不清楚,大致看到畫中人有年老的、有年輕的。每一份畫像的左側皆寫有數行文字,右側是鮮紅的印章。

“這些都是朝廷的通緝要犯麼?”

“對,有咱們郡的,也有別的郡的。”

在亭舍中張貼通緝犯的畫像是一個承襲前秦的慣例。一來方便過往的民眾揭發,二來亭吏也可依據畫像檢查行人。新莽末年,光武皇帝的哥哥劉伯升就因為聚眾起事而享受過這等待遇。

荀貞點了點頭,沒有過去細看,走入院中。

……

進了院內才發現,亭舍有前後兩進。

前邊這個院落較,中間是片空地,當初他在遠處看到的桓表就豎立此處。

右邊三間屋舍,一間堂屋,兩間臥室,標準的“一宇二內”樣式。旁邊有間房,是廚房。

左邊搭了個馬廄,能容兩三匹馬的大,不過現在裏邊空蕩蕩的,一匹馬也沒有。

馬廄邊兒上是個雞塒,正有四五隻雞棲在塒前的木架上,見有人進來,“咯咯咯”地叫了起來。雞塒邊兒是茅廁。

黃忠將馬牽入廄中,又“噓噓”地把雞趕入塒內,走回荀貞身邊,殷勤介紹道:“這個前院是俺們住的,荀君的住處在後院。”

“後院?”

“對。後院大而清淨,先鄭君在時,便是在後院居住。”

荀貞往前走了幾步,後院的門虛掩著,透過縫隙可以隱約看到其內屋舍飛簷,院中有一棵大榆樹,剛到落葉的時節,雖地上已有落葉,但枝葉尚還繁茂,給“亭院”中增添了一些蔭意。

黃忠接著介紹道:“若有官吏、百姓投宿,也都住在後院。”

到這裏,他想起了什麼,頓了頓,又道:“六月時,朝廷下詔求賢,汝南有位姓袁的先生得了推薦,奉詔進京,因為晚夜禁,投宿本亭,住了一夜後,非常滿意,留了幅字在牆上,荀君要不要去看看?”

荀貞笑了笑,道:“不急。字在牆上,又跑不了,什麼時候看都可以。”往後院看了看,又往右邊的屋舍看了看,問道,“亭中的其它人都在哪裏?”

新官上任,來了半晌,除了在門口值班的黃忠外,居然沒有一人出迎。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荀貞今日到來,但適才牽馬入院、雞鳴大作,動靜不,難道都沒聽見?

“都在後院。”

荀貞微微詫異,想道:“不在前院當值,跑去後院作甚?”雖然詫異,但他沒有發問,而是和氣地道,“既如此,勞煩你前頭帶路,領我去見見亭中諸君。”

黃忠應了聲是,弓著腰,側身引路,帶著荀貞往後院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