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廣開言路,凡是對州政有意見的,無論士民都可以上書州府,荀貞會仔細閱讀,從中選擇切實可行的付諸實施,陶謙此前實行的各項政令,好的,荀貞會保留,不好的,被州中士民們詬病或有擾民、殘民之惡劣後果的,荀貞會改掉。這一條是政治舉措。
王朗心知,荀貞雖然隻是簡單地了幾句,但這幾句話的分量卻很重,傳達出去之後,不但能夠起到很快就穩住徐州當前戰後局麵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將之理解成是荀貞日後在徐州的總體治政方針。他忙起身,嚴肅地應道:“是。將軍請放心,朗親自去辦此事。”
陶謙雖叫兩個兒子獻上了徐州刺史的印綬,可尚無朝廷任命荀貞執掌徐州的詔令下來,故此,王朗雖已把荀貞當作了長吏來對待,口中卻沒有稱呼“州伯”,而是仍稱“將軍”。
趙昱、王朗分別去辦荀貞交代下來的這兩件事。
荀貞環顧堂上剩下的城中吏員,放鬆了表情,笑道:“在座諸君,多州部名士,又或地方幹吏,不少我都是久聞高名,隻是因我此前地處偏僻之故,一直未能相見。聞名已久,今總算見到了,我當與諸君共敘暢談!……來人,快給諸君奉上湯水。……元龍,你來給我介紹。”
當下,陳登一一把堂上的這些城中吏員們介紹給了荀貞,又把戲誌才等人介紹給了這些吏員。
此時在堂上的吏員自便都是之前跟著趙昱、王朗去迎接過荀貞進城的,其中有州府的吏員,也有郯縣的吏員。
之前跟著趙昱、王朗去迎荀貞的城中吏員很多,但不少是低級吏員,品級不夠,沒資格登堂。現下留在堂上的這些則都是州府裏“諸曹從事”以上及郯縣縣寺中“曹掾”以上的大吏。
當時趙昱、王朗他們迎荀貞入城的時候,荀貞就注意到他們的人數雖多,可品秩較高的吏員卻不是很多,現下聽陳登介紹畢,果然發現有很多重要的州府職吏和郯縣職吏都不在。
荀貞也沒有問,知道不在的那些吏員必然都是陶謙的親信,要麼是他的鄉人,要麼是他的故吏,知道荀貞就算不追究他們此前的罪過,以後也不可能會再用他們,所以幹脆就都跟在了陶謙身邊,沒有來迎荀貞,——大約也正因此故,所以趙昱、王朗在迎接荀貞的時候才會帶了很多品級低的吏員也出城去,畢竟如果迎接荀貞的城中吏員過少,會顯得很不好看。
荀貞態度和藹,與諸吏談笑風生,可這些吏員卻神色各異。
無它緣故,隻因荀貞適才對王朗的那幾句話,讓他們中的好些人心裏不由犯起了嘀咕。
陶謙治州,親人而遠君子,如曹宏之徒,貪墨受賄、欲壑難填,上行下效,在座的這些吏員們雖非陶謙親信,可卻也多多少少都曾幹過些徇私舞弊,違法亂紀的事。
荀貞是何等樣的人物?早從這些吏員們的神情上看出了他們的不安,卻故作不知,笑談而已。
最快更新無錯閱讀,請訪問..手機請訪問: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