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害民者,不可留(1 / 2)

令狐曌歸降的人馬有一萬七千多人,在這些人中,張三虎揪出了罪大惡極的害民賊三十二人,全部在庸城前斬首,同時禁止部下巧取豪奪、擄掠百姓,一經發現,從嚴治罪。

庸城中麵目頓時煥然一新。而那投降的一萬七千人馬,張三虎選取了精銳三千,編入了自己的常備軍中。又選取了五千青壯,作為庸城守備軍,其餘人馬盡皆遣散。

在庸城歇兵三天,選擇了合適的官吏鎮守庸城後,張三虎調動人馬,向李王廷盤踞的扶風郡進發。

李王廷不同於令狐曌,他本就是劍州的一員猛將,作戰勇敢,悍不畏死。當初被龍小龍派到白澤關,看似隻是副總兵,二號人物,實際上就連龍小龍都知道,鎮守白澤關還得靠他。

還有就是,李王廷對張三虎很不服氣。他當年在劍州從軍,沙場之上也打拚了十五六年,論資曆比張三虎還要多出好幾年,論武力他自認為也不會輸給張三虎。可為什麼張三虎當堂堂的從一品都護大人,在劍州城作威作福。而自己也就隻能當一個小小的副總兵,在白澤關喝涼風。

正因為李王廷心中有怨氣,這才會跟著令狐曌一起反叛。而且在他被北魏封為蔡國公後,占據了扶風郡。他依仗扶風郡的鹽鐵之利,將原先隻有八千的人馬,在短時間內擴充到了四萬五千人,而且騷擾劍州也屬他的人馬最凶狠。

在劍州城外燒殺搶掠,為了宣泄自己曾經的不滿,李王廷的人馬可以說是無惡不作。這可就觸碰到了張三虎的底線。張三虎這次進軍平叛,也主要就是為他而來。

可是,讓張三虎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人馬還沒有進扶風郡境內,李王廷先調集了近四萬兵馬前來阻攔。

在這四萬人馬中,還有八千騎兵,李王廷稱之為“扶風鐵騎”,於是,也就有了荒唐的羲山一戰。

羲山,這裏是扶風郡境內的一座小山,方圓不過二三十裏,但是這裏卻守著通往扶風郡扶風城的必經之路。

原先,這裏就有一道隘口,不過,在李王廷占據扶風郡後,又將羲山隘口給加固了。李王廷調集人馬先往羲山攔截。

張三虎則帶了三千輕騎為先鋒,突襲羲山。於是,一個早有準備,一個卻想攻其不備,雙方之戰就在羲山首先展開。

李王廷向來不服張三虎,其自詡為“劍州第一猛將”。眼見著張三虎隻帶了三千輕騎前來,於是,沒有任何猶豫,李王廷帶著八千“扶風鐵騎”當先迎戰。

按照李王廷估計,以自己的勇猛,再以八千鐵騎對三千輕騎,自己這一戰取勝,那是妥妥的。

但是,戰爭的勝負從來都不隻是看雙方兵馬的多寡。更要看天時、地利和人和,缺一不可。

張三虎是隻帶了三千輕騎,但是這三千輕騎絕大部分都是老卒,都經過嚴格的訓練,百戰餘生。

反觀李王廷的八千鐵騎,號稱鐵騎,倒也裝備精良的戰馬、鎧甲和兵器,但多是亡命之徒,烏合之眾,平時欺負欺負老百姓,打家劫舍,燒殺搶掠,他們還有點兒本事。

但是對上經過嚴格訓練的張三虎的騎兵,幾乎就是一個衝鋒,就被張三虎的三千輕騎殺得潰不成軍。

按照以往作戰慣例,哪怕是遇上北魏騎兵,念及上天有好生之德,對方騎兵也多是貧苦百姓出身,張三虎隻要取勝,也絕不會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