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存疑
尤其是當他調查得知高昌人和一隊商隊幾乎是並行來到長安城,而商隊至今沒有一點影子的時候。
顧長卿在安排好高昌使團,見他們無異於在長安城逗留,更沒有對長安城的文化和環境產生好奇。
留下了幾個鴻臚寺的專業職員,自己則奉旨麵聖。
“你覺得高昌時團此來所為何意?”李世民仍是埋在奏章裏,越是臨近除夕,事情不減反增,關於各地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況他都要一一閱過。
“微臣詢問過高昌皇子,他們似乎是為求糧而來。”
此話一出,李世民抬頭,眼神銳利。
【李二反應速度還挺快,突厥那邊天寒地凍的,缺糧高昌這邊就來問他們要糧食,不管怎麼說再加上之前那封奏章不難把他們聯係在一起。】
【高昌長大張旗鼓的要量是一是表達自己對大唐的肯定和敬佩,二就是想空手套白狼說自己如何貧苦,然後李世民說不定就憑著自己的帝王氣概,數一數庫裏的存糧,要是還夠的話就會分他們一些。】
小國為了生存下去可以不要臉麵,可是泱泱大國那麼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各種文化的栽培之下,怎麼可能生出這樣厚臉皮的想法。
換句話說就算是大唐缺糧,李世民要做的就是會安撫民心,盡心竭力的解決這件事情,而不是找一個鄰近小國告訴他們大唐缺糧了,求你們幫助。
這種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倒不是說李世民死鴨子嘴硬,而是他或許根本不會讓這樣的情況發生。
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
這種思想氣概不是誰都擁有的。
“你這話的意思難不成是想讓朕分糧給他們?徽州水災嚴重至今已投進去不少經營糧食還未解決其災。”李世民說完這話,頓時感覺臉上火辣辣的,這倒不是他想表達的原意,對於高昌的請求,他心裏是有些動搖的。
畢竟他們身為大國,照看一下小國隻要不是得寸進尺的話,關於這種困難,他自然是想幫一幫。
他心裏明鏡似的知道顧長卿心裏說出這些的時候,內心最深的含義是讓他不要白白送糧。李世民自己內心也清楚。
這些糧食一旦送出去,講難聽點說不準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還有可能還這些糧食會被送往突厥,最後戰事發展成什麼模樣尚未可知。
高昌和大唐並沒有除了商隊以外的來往,既不是盟友也不是敵人,這樣微妙的關係,讓他們兩者皆可能成為。
所以在還沒有確立關係之前,對待他們的態度尤其是要小心些,不至於多給自己樹立一個敵人。
一點糧食不給完全是不現實的。
“高昌國也聽聞惠州水災一事,所以也在徘徊。”顧長卿冷不防的想起皇子向他提出這件事情,而他扯出徽州水災時,那位皇子麵如土色的樣子。
這也不是他無視皇子的請求至高昌的黎民於不顧,而是在對於救外人和救自家人這件事情上完全沒有對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