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武道皇帝?(1 / 2)

朝亦澄很激動,通過識玉牌,他可以百分之百肯定,這太白劍仙,就是他最喜愛的最欣賞的大詩人李白!《古風》《將進酒》隻有李白才能作出來,其他人沒有青蓮這麼絕高於世的豪邁情懷。

“天哪,他鄉遇故知啊!他鄉遇故知啊!”

朝亦澄興奮得臉色漲紅,他從未想過在異世能夠遇到自己世界的人。

而且還是他最喜歡的古人之一,讓他倍感親切。

“了不得,了不得。世人都說李白僅僅隻是才華橫絕,卻對其劍客的身份有所忽略,丫的看看,在這個異界,咱太白哥依然牛逼,依然強悍!”

想到這,朝亦澄對地球某一部分所謂的專業曆史學家嗤之以鼻,似乎想要把眼睛裏滿滿的蔑視隔著時空界限投給那些逼人瞧瞧,丫的都是群酒囊飯袋,誤人子弟,信誓旦旦的評價這個,指點那個,滿嘴胡話,說什麼李白是一流的詩人,九流的劍客,甚至說李白根本不是什麼劍客,隻是耍耍花劍,裝裝逼。

這些專家簡直就是庸人!腦子似乎都被那些幹癟空洞的專業理論吞噬幹淨了,

他們不相信野史不相信感觀,隻認那些所謂整理出來的材料與數據,殊不知數據也能被偽造,材料也會有缺漏。

正史都可能被篡改,曆史又怎能一言斷之?想想能夠“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的《俠客行》,看看“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的浩大胸懷。

能夠作出這些詩句的李白,胸襟如何廣闊豪邁,閱曆又幾多豐富?豈是這些名不副實的“專家”能夠揣測的?很多地球人隻信眼睛看見的,卻把看不見的棄之如敝帚,他們隻看表麵的數據,也企圖用數據說話,卻不知道數據隻能參照,甚至有時候連事物核心都觸不到,又怎能格物致知

又怎能向大眾傳授知識?

在地球那裏,古代人類大都注重個人感知感性,個人直覺,天人合一,也有邏輯極強者理性運用參數推演天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皆是從古發展至今的窺見真知的學科,可到了現代,很多人卻迷失在那無聲無形的數據裏,流量裏。

信息技術明明是地球人類在地球那種均衡世界的環境下,創造出來幫助自身感悟自然法則的,便於生活的。卻逐漸變成人類依賴乃至沉迷的伊甸園。大家在網絡裏狂歡,在網絡裏尋找認同感。卻慢慢地缺乏重要的共情力與敏銳的感知力。

朝亦澄想到這,不由得暗自歎息,那個信息漫天的世界,專注力意誌力是無時無刻被它挑戰著,摧毀著,人們拚命抵禦這種侵襲,讓自己清醒且耐心,卻也一邊妥協於它,接受它,變得渾噩且浮躁。

這也是為什麼朝亦澄會想要一直買“修煉秘籍”,他想要像書裏那樣,在這些秘籍裏找到自己,堅定自身。這是他反觀己身的一種方式。

也恰似這種潛意識的自救,朝亦澄才能有機會前往問道觀,來到聖天星,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而不是像那些悲劇性的專家,每天評論這個,指點那個,以為自己知道真相,卻不知道自己被真理拋棄。

朝亦澄記得生物學裏有研究表明:

人的左右腦所占比重不同,

左腦負責理性,大概占比20%

右腦具有感性與抽象,占比80%

普通人的腦部開發,差不多隻在5%以下,可以試想,全部開發後的人腦,究竟具有多麼令人震撼的力量。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在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