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借道(2 / 2)

劉裕點頭道:“現在看來這也是唯一的辦法了!”

特使毛德祖騎馬飛馳趕往北魏借道,煙塵四起,馬蹄疾馳。

魏王拓跋嗣讓群臣討論是否將北魏函關通往後秦的要塞道路借給晉軍通過,崔浩主張借道。其他大臣卻不同意。

一大臣道:“函關是一人荷戈,萬夫不得進的天險,晉軍根本通不過,他們的真正能目的也許正是我們北魏,因此,聖上應派兵截斷黃河上遊,使他們無法西去。”

被譽為北魏“鹽酒之臣”(比喻地位重要)的博士祭酒崔浩道:“劉裕北伐,誌在必得,如果切斷西去的道路,他必上岸北侵,這樣,北魏就是代人受過。不如坐觀成敗,使兩虎相鬥而收長久之利,才是上策。”

一大臣道:“他假意借道,實則攻打我朝的話,崔大人負得起這個責任嗎?”

另一武臣則言:“俺是粗人,別的不懂。隻知道咱大王新娶的娘娘是後秦公主,劉裕打得是後秦,咱不能胳膊肘向外扭對吧?”

又一重臣道:“呼延將軍話糙理不糙,劉裕明知道聖上與後秦有姻親關係,還向我朝借道,居心叵測,大王不得不防啊!”

拓跋嗣本來對智囊崔浩言聽計從,但看到劉裕一路過關斬將,勢頭凶猛,對後秦頗有些唇亡齒寒之意。雖然從長久大計看,崔浩說得確實有理,但借道畢竟涉及到自家之事,事到臨頭又忍不住猶豫。那武將之話深得他的心意,他對新娶的後秦公主姚妃甚是寵愛,一上來就借道給外人攻打她娘家,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所以準備不采納崔浩之言,但也不敢惹怒劉裕,索性來個不許借道、暗中觀察。

於是點頭道:“孫嵩將軍,你率步騎十萬屯駐黃河北岸,監視晉軍。”

崔浩還想說話,道:“大王!”

拓拔嗣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再說下去,道:“我已然決定,不借道給東晉,但也不援助後秦,崔卿不必再多言!”

王鎮惡一路勢如破竹,攻無不破,戰無不捷,逼近洛陽,後秦守將姚洸歸降,王鎮惡忘記貪功心切,忘記了和劉裕的約定,繼續北伐,不久就兵臨潼關。受到後秦大將姚紹的猛烈還擊,又因為糧草接濟不上,陷入困境。

劉裕見借道不成,便更改戰略,遣軍搶渡北岸,利用地形布下“卻月陣”,以兩千步兵大破北魏三萬鐵騎,北魏傷亡慘重。劉裕大軍浩浩蕩蕩向長安攻去。

潼關城外的王鎮惡則向周邊百姓征集糧草。有兵來報,姚紹病死,接替他的守將聽到劉裕大軍逼來,棄關而逃。王鎮惡身先士卒,攻克長安。

王鎮惡生性貪婪,見劉裕未到,就到處搜刮金銀珠寶。看到一對鑲金的大缸,就命兵士把缸上的金子都盡數刮了下來。王鎮惡很快囤積了一批珍寶,準備悄悄運回建康。就在這個時候,士兵來報,劉裕大軍已到。

王鎮惡皺眉對心腹道:“先把這些珍寶藏到地庫裏,瞅機會再運走。”

王鎮惡的手下便將那數不清的珍寶藏入地庫,與糧草混雜在一起,並派親信和重兵把守。

長安城門外,王鎮惡率部迎接劉裕軍馬,二人擊掌相視大笑,王鎮惡道:“雖然出了點岔子,可是太尉,我老王沒說謊吧?這長安打下來了吧?”

劉裕大喜:“你雖然也讓我著急,可是關鍵時候可真不含糊。成就我霸業的人,就是王卿啊!義真過來,今後可得多向你王叔叔學習。”

一位身長玉立、麵色陰鷙的俊美少年走上前來道:“劉義真見過王叔叔。”

王鎮惡喜道:“這是二公子吧,真是人中龍鳳啊!”

劉裕膝下有六子,年齡大些的有三子,分別是長子劉義符、二子劉義真、三子劉義隆。長子留在建康照看家裏,三子被他留在瓜州,鎮守京口。唯獨把二子帶來北伐,這就是王鎮惡所誇讚的眼前這位劉義真。

劉裕不去理會王鎮惡的彩虹屁,意味深長地瞟了他一眼,道:“老王,站著說了半天話了,今天你要好好請請將士們!”

王鎮惡躬身道:“這是當然,太尉,咱們進城。劉宋大軍浩浩蕩蕩駛入長安。”

當晚,王鎮惡命人烹羊宰牛,軍士們無不喝得酩酊大醉。

夜色中的長安城寂寥無聲,劉義真的近侍薛如意扛著一個大麻袋溜進劉義真的寢室,將麻袋橫放在地上,麻袋中似是有活物,在地上動彈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