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進軍好萊塢】(1 / 2)

聽湯姆.羅德曼說自己拍的電影,換一下包裝就是好萊塢電影,饒是萬小虎臉皮甚厚,也在心底小小的害臊了一下。這些電影原本就是好萊塢電影,自己隻是拿來改編了一下而已,自然風格偏向好萊塢。

頓了頓,萬小虎說:“我不喜歡按照別人給的劇本拍電影,我喜歡自己挑選劇本,或者創作劇本。如果你們讓我在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劇本庫裏挑選,我倒是可以跟你們合作拍攝幾部電影。”

“當然可以。”湯姆.羅德曼在這一點上沒有強求,在他看來,萬小虎的眼光絕對很強,他看上的劇本,票房賺錢應該很輕鬆。

兩個前提條件都答應了之後,X戰警的版權談判進行的很順利。

與此同時,萬小虎也在二十世紀福克斯的資源庫裏翻翻撿撿起來,不過說實話,真沒幾個劇本萬小虎看得上眼,也難怪福克斯要把重寶壓在5億美元投資的《阿凡達》身上,就他們現在這個資源庫裏的劇本,能賺的沒幾個,估計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該拍什麼了。

不過,身為重生者的萬小虎,還是有所發現的。

隨後再度與湯姆.羅德曼聯係。

“羅德曼主席,我覺得我們應該改一下方案了,三部電影的合約我們改一下,我給你們重啟一個賣座係列,合作投資,你們覺得怎麼樣?”萬小虎將自己從二十世紀福克斯資源庫搜出來的幾盤影碟和一張VCD扔在桌子上。

羅德曼隨手撿起一盤影碟,看到上麵的標簽寫著“Plahe-Apes”,詫異的說:“《人猿星球》係列?”

“不錯,這是個好題材,我看過這個係列的所有電影,包括這張。”萬小虎指了指那張VCD。上麵也是Plahe-Apes的標題,“蒂姆.波頓2001年的時候,拍的重啟版,雖然有點意思,但是沒能超越老版,顯然重啟失敗了。”

“萬導的意思。是要重拍《人猿星球》?”

“是的,不過不是重拍,而是重新架構,做一個新的係列,一個更酷更勁爆更有意思的係列,我相信這個係列做成功了,賺的錢絕對比我隨便拍三部電影來的更多。畢竟,係列電影的周邊產品開發價值更高。”萬小虎笑了笑。

《猿猴世界》是一部,法國作家彼埃爾.布勒所著。這個作家不是很有名氣,這部也不是很出名,但是基於這部,二十世紀福克斯將它改編成了《人猿星球》係列電影,大獲成功,一口氣出了四部續集。

1968年《人猿星球》、1970年《失陷猩球》、1971年《逃離猩球》、1972年《猩球征服》、1973年《決戰猩球》。

雖然續集出的多了,但是口碑卻下降了,第五部拍完後。二十世紀福克斯叫停了這個係列。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特效技術已經開始發展。二十世紀福克斯有了重啟的念頭,一開始想邀請奧利弗.斯通,接著又打算邀請詹姆斯.卡梅隆。

最終確定了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來執導,投資和預算給的無比充足,福克斯認為大賣是板上釘釘。

蒂姆.波頓也為了這部電影,投入了大量的心血。這位號稱鬼才的導演,曾經打造了黑暗版的《蝙蝠俠》而聲名鵲起,是黑暗係超級英雄電影之父,又拍過《剪刀手愛德華》這部經典電影,令人充滿了信心。

但是很可惜。蒂姆.波頓的2001年《決戰猩球》卻沒有成功,毫無特色,被普遍批評不如老版,還拿了“金酸梅”最差男配角、女配角和最差續集和重拍獎,這成為他導演生涯中不小的汙點,也間接導致了《人猿星球》係列電影的重啟,被二十世紀福克斯再度束之高閣,敬謝不敏。

但是不表示,二十世紀福克斯就對《人猿星球》死心了,要知道在好萊塢,經典賣座電影的作用,就是拿出來反複翻拍的。

就拿華納兄弟旗下的蝙蝠俠和超人兩位人氣超級英雄來說。

七十、八十年代《超人》係列拍了五部,1978年《超人》、1980年《超人2》、1983年《超人3》、1984年《女超人》和1988年《超人4:追尋和平》,等口碑拍爛了之後,開始進入停歇期。

等平複的差不多了,去年2006年又重啟了《超人歸來》。重啟失敗後2013年又重啟一次《超人:鋼鐵之軀》。

《蝙蝠俠》同樣如此,1989年《蝙蝠俠》、1992年《蝙蝠俠歸來》、1995年《永遠的蝙蝠俠》,到1997年《蝙蝠俠與羅賓》終於搞砸了,賠得一塌糊塗,導致華納兄弟好幾年不敢碰超級英雄電影。

後來2004年拍了《貓女》,垃圾的突破天際,好在找到了克裏斯托弗.諾蘭這位好萊塢超新星導演,重啟的2005年《蝙蝠俠:俠影之謎》終於獲得成功,於是又趕緊拍續集《蝙蝠俠:黑暗騎士》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之所以反複拍攝,票房隻是很小的一個因素,最大的因素是周邊開發,形成一個品牌效應。隨著時代的發展,好萊塢電影公司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影視產業鏈。一部好電影的票房在整體收益中,甚至隻占20%至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