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裝了新式步槍以及迫擊炮的第十八師,其他方麵變動雖然不大,比如師屬火炮還是以三十二年式75毫米野戰炮,三十四年式75毫米山炮為主,營團步兵炮則是以三十四年式70毫米步兵炮。
步兵編製和規模也沒啥太大的變化,就是增加了迫擊炮的編製和人員而已。
騎兵方麵也隻是換裝了二十五型連發步槍的短管騎兵版,帶了幾門六十毫米迫擊炮,其他的也沒啥變化。
然而僅僅是這樣,卻是讓大楚帝國陸軍第十八師的火力密度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一線步兵火力。
連發步槍以及迫擊炮帶來的火力密度,使得第十八師的步兵部隊,在戰鬥的時候,能夠發揮出來遠超換裝前的火力密度。
尤其是迫擊炮直接被下放到步兵連後,讓步兵連級別,也就是一百多人的楚軍步兵都能夠得到直接的火炮支援,而不是和往常那樣,隻有上千人規模的營級戰鬥部隊,才能夠得到七十毫米步兵炮的火力支援。
由此可以看的出來,六十毫米迫擊炮在楚軍裏的重要戰術作用!
可以說,楚軍可以沒有八十毫米乃至更大口徑的迫擊炮,但是不能沒有六十毫米迫擊炮,因為大口徑迫擊炮雖然也挺好的,但不是說非要他們不可,其他身管火炮也能夠完成類似的任務。
但是六十毫米迫擊炮,卻是填補了一線步兵的火力空白,能夠連級兵力直接獲得火炮支援,同時其射程達到了一千三百米,能夠有效的擴充步兵火力的投射距離,填補步槍火力和70毫米步兵炮之間的火力空缺。
而這些,都還沒算上迫擊炮的另外一大重要特征,即大角度曲射的特性,具備對壕溝,城防後的敵軍進行殺傷的特點,這項特點用在攻堅作戰的時候特別好用……因為那些土著們麵對楚軍,都他娘的喜歡挖壕溝,躲在壕溝裏進行頑抗。
而七十毫米步兵炮雖然也能夠進行大角度曲射,但是總歸是差了點意思。
諸多的好處和特性,也是陸軍方麵在看到了六十毫米迫擊炮研發成功出來之後,就迅速下單采購進行測試裝備的緣故。
隻要四十一年式迫擊炮表現可以,那麼陸軍那邊估計就會大手筆下單,直接來個全麵裝備。
就算是四十一年式迫擊炮表型的不咋地,但是隻要能夠讓陸軍方麵看到迫擊炮幾個特性,比如輕便靈活,彎曲彈道,快射速這幾個特性,那麼陸軍也不會放棄迫擊炮,四十一年式不行,那麼就研發新的迫擊炮。
總之,陸軍方麵需要這麼一款輕便的步兵曲射火炮,具體型號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這麼一種玩意。
如此情況下,第十八師就成為了首批裝備改型迫擊炮的部隊之一,然後就讓俄羅斯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炮火,搞的那些俄羅斯潰兵們還以為楚軍的炮兵會飛,不然怎麼直接跟著步兵一路往前,隨走隨打啊!
第十八師的一路橫掃,把俄羅斯人都給嚇傻了,阿斯特拉罕那邊的三萬俄軍更是惶恐不已,當第十八師的前鋒一千多人出現在河對岸的時候,阿斯特拉罕城內甚至都出現了不少逃兵……尤其是城內的遊牧部落的仆從軍們,當天就逃走了至少上千人!
這些遊牧部落的仆從軍,之前就是從哈薩克草原上一路逃過來的,他們對楚軍有著天然的恐懼,如今他聽說楚國人打過來了,而且還變的更加強悍的時候,很多遊牧部落裏的所謂天生的騎兵,腿軟的都上不了馬背了……
如此情況下他們也不顧上頭的俄羅斯人怎麼想怎麼做,很多人直接就開溜了,不少還是部落首領帶著直接跑路的。
俄羅斯人和楚國人打生打死,關我連個國家都沒有的遊牧部落屁事?
楚國人打過來了,大不了我們放棄這一片區域的牧場繼續往西遷移就是了。
也好在俄羅斯人的將領早早發現了不妙,第二天就直接封鎖了全城……不然他們擔心繼續這麼下來,楚國人還沒開始渡河攻城呢,那些仆從軍就得跑光了。
仆從軍跑光了隻剩下他們萬把人,就更加不可能擋住楚軍的進攻了。
河對岸的俄軍麵臨著恐慌,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有組織逃兵,對麵的楚軍多少也看出來一些,不過他們也沒著急著渡河。
而是在河對岸修建營寨,準備等後方主力的抵達。
尤其是等待後方主力的師屬炮兵部隊以及工兵部隊的抵達,畢竟前麵還有一條伏爾加河擋著呢,這下遊出海口的伏爾加河也挺寬闊的,渡河不容易。
同時俄羅斯人還在河對岸構築了炮台,可以直接對著河道進行炮擊……雖然俄羅斯人手裏的都是一些前裝滑膛炮,但是前裝滑膛炮也能打死人的。
別看不起前裝滑膛炮,楚軍的迫擊炮,哪怕後世二十一世紀裏的絕大部分迫擊炮,都還是前裝滑膛炮呢……
所以這些楚軍前鋒也沒貿然行動,而是在河對岸休整並等待後方主力部隊的抵達,但是後方的主力還沒來呢,海軍那邊的西海艦隊卻是先過來了。
而且還帶了一艘樣子比較奇怪,渾身上下都是被鋼鐵所覆蓋的炮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