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買來一輛手拉車,裝上紙盒並用尼龍繩固定好,收拾了幾件換洗的衣服鎖好門,看了一眼四周的環境,姚飛知道自己以後不會再回到這裏了,不管怎麼說,這都算得上是姚飛來到這個時代的第一個小窩,雖然簡陋,卻足以息身。
來到曼哈頓火車站,買票上車,曼哈頓到諾沃克兩地相距80公裏,大概一個小時的車程。諾沃克是美國康涅狄克州費爾菲爾德縣的一個城市,南臨長島海灣,正處於諾沃克河出海處。
麵積94.1平方公裏,人口八萬多人。1651年9月11日設鎮。1893年設市,1913年與同名的鎮合並。
這是一個古老的工業城鎮,十八世紀以生產美麗的粗陶器著稱,後來逐步有了造紙、服裝、鞋帽、雪茄煙、毛織品、汽車輪胎、卡車和機器等多種輕、重工業。
下了火車,拉著手拉車,姚飛找了一家環境較好的酒店住下,趁著時間還早,步行出門然後打聽一下格洛弗大街方位便朝著方向而去,一路行來路兩旁綠樹成蔭,微風拂過,沙沙作響,心中不由感慨這老美這居住環境就是好啊。
早晨的大街人流稀稀疏疏,各個門店門可羅雀,有的甚至更光棍,連門都沒開,走進一家服裝店,在金發美女店員熱情招呼下給自己選了一套合身的西裝便返回了酒店,接下來就是等待下午工作時間的到來。
大衛·卡恩斯最近的日子不好過,在這之前由於福特人過於機械的控製和成功後的麻痹導致了施樂在20世紀70年代步步敗退,原有的思考開始被機械的審查製度、冰冷的數字所代替,施樂現在的年輕人所熱衷的並不是開拓新的市場而是職位的升遷。
日本人的威脅也許是過去太過於輝煌,也許是成功得太容易,進入70年代以後,曾經活力十足的施樂懈怠了,以佳能為首的日本廠商開始趁虛而入。
施樂當時還沒有意識到,在日本發生的一些事情將會對公司的未來構成巨大的威脅,施樂公司已經被日本競爭對手列為“靶子”公司,他們正聯合起來,用整體的力量向施樂發起攻擊。
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的許多行業都被列為“靶子”,如鋼鐵、化工、摩托車、照相機、半導體和汽車等,幾乎所有的美國公司都能夠感受到日本產品的強大衝擊波,因為它們的價格無一例外地低於美國同類產品的價格。
此時,來自各方麵的競爭愈演愈烈,從1971年到1978年的八年間,僅有77種不同型號的複印機在美國市場推出,然而,從1978年到1980年短短的三年間,在美國市場推出的複印機型號竟然達到70種。
第一批日本複印機(由佳能和小西六公司製造)像第一批日產轎車一樣不可靠:小西六的機器工作時會起火,而佳能的機器甚至因為某些原因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但在經過大幅度的改進後,佳能的NP-200—每分鍾複印20次的機器終於在1980年闖進了美國市場,佳能公司為宣傳該產品不惜投入巨額廣告費用,公司的管理人員還在報紙上與施樂公司大打筆戰。
毫無疑問,施樂公司已經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了。因為它已不是60年代初的規模,在創收和員工人數方麵的發展異常迅速,因此必須做出某些根本性改變。
例如在早期,每個人都認識喬?威爾遜,他可以在聖誕節用一整天的時間和所有員工逐一握手。後來,他發覺需要用三天時間才能和所有人握一遍手,再過不久,這位領導人便不再可能和全公司的人保持如此親密的關係。
當卡恩斯試圖了解施樂的真相時,他愈發感到不妙,“我們正被一條章魚纏得快要窒息過去”。
而這條章魚正是日本廠商,施樂派出了包括工廠經理、財務專家、工程師和生產專家在內的工作組去日本,他們想要了解日本複印機生產廠家的一切。
調查的結果讓卡恩斯震驚:日本人的庫存比施樂少六到八倍;日本人的管理費用大約是施樂的一半;施樂公司一線員工與管理人員之比是1∶1.3,而日本公司隻有1∶0.6.日本公司的單位製造成本隻有施樂的三分之二,這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