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都帶齊了沒有?”
“都再去檢查一遍圖紙,對著編號一張張查,看看有沒有缺少,等我們過去發現少了可沒地方找……”
“繪圖設備都帶上了吧,捆好了?捆好了就打開,再檢查一次!”
“殲九試驗機已經拆開裝車了?你們事前有沒有仔細檢查過,要是短了什麼零件,你可是要負政治責任的!”
……
成都611所和132廠內,全亂成一團,所有人都在忙碌著整理行裝。為了確認該帶的都帶齊了,技術員們在辦公室來回轉悠,看到一張紙張都要撿起來瞧一眼,看看是不是之前遺漏下來。132廠內,工人們也在車間裏勾著腰四處搜尋,不時傳出車間主任的怒吼聲,然後一群工人忙慌慌跑過來,將他認定需要的設備拆卸下來,裝運上車。
雖然到處都是一片忙亂,大家臉上卻是帶著笑容。
殲九的否決,對這兩個單位帶來了嚴重的打擊,十幾年心血毀於一旦,所有人都為之痛心疾首。許多從年輕時就開始參與這項任務的技術員、老技術工人,如今已是兩鬢斑白,可等來的不是成功的消息,而是上級的徹底否定,接到項目下馬消息那天,幾乎所有人都哭了。
一些平時很穩重的技術人員、工人,抱著他們日以繼夜繪製的一張張圖紙、一個個工裝件淚如泉湧。
更讓他們惶恐的,是項目下馬之後,便再無任何新任務分派下來。
原本晝夜長明的技術樓內如今再也看不到一個熬夜的人,廠區內轟鳴的機器聲也不再響起,再也看不到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隻有一個個無所事事,站也不是、蹲也不是的工人,茫然地望著天空發呆。
611是從601分出來的南方航空設計單位,秉承國企大而全和配套建設的宗旨,132廠便是負責將611設計的圖紙變為實物的製造廠。
這兩個單位建立伊始,就是從601接過了米格二一的全套技術圖紙,對其吃透消耗,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掘,可以說是整個項目就立足於米格二一的國產版殲七戰鬥機。
在最初那些年,靠著出色的潛力挖掘,殲七以還算不錯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在國際市場尤其是第三世界大受歡迎,訂單多到忙不過來。
但是自六十年代起,新一代注重低空性能、采用兩側進氣以增大機頭雷達麵積、主要運用空空導彈進行空戰的戰鬥機問世,並逐漸成熟,老式的殲七戰機在現代空戰中已越來越力不從心,國際市場買家也越來越少。
到近年,前來洽談購買殲七的國際買家已不再登門,殲七產量節節下滑,現在也近於停頓。
本來殲九戰鬥機的研發,是611所和132廠升級轉型的極佳契機,從而可以緊跟時代,跨入第三代戰鬥機的研製生產商的行列。
然而空軍的否定,徹底擊潰了他們重拾過去輝煌的一切可能。
在那一瞬間,所有611所和132廠人感覺天都想要塌下來了一般,茫然不知所措,大腦一片空白。
就在那一段時間,看起來他們還是在正常上下班,每天去資料室查查資料、去圖書館翻翻技術書籍、擺開繪圖板畫畫草圖,工人們也每天照常維護機器設備,時不時還開機做點什麼,可在他們心中,卻像是缺了一塊什麼,空落落的,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還能做些什麼,單位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就在所有人都對未來一片迷茫的時候,忽然上級通知,隔壁的偭定同誌決定研發一款高級教練機,邀請611所和132廠協助他們完成。
接到這個消息,611人和132廠人就如在迷霧中找不到前路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盞明燈,壓抑的情緒猛然間爆發出來。籠罩在他們頭上的陰霾一掃而空,所有人都像是一下子活了過來,重新學會了思考、呼吸、行動。
沒有歡呼,沒有敲鑼打鼓,但平靜的611所和132廠內,人們的動作更加簡潔有力了,說話的語氣也變得中氣十足了,單位內那種死氣沉沉的景象不複存在,又重新回複到了當初生機勃勃的日子。
雖然隻是去一部分人,大多數研究員、工人還要在家繼續留守,但從聽到的消息,去那邊隻是進行設計工作和小規模的實驗,以後真正的批量生產還是在國內進行,所以那些沒有被選中的人,也都安心了,氣色灰敗的臉上,也多了幾絲生氣,笑容也變得多了起來。
他們都在憧憬,項目成功,生產計劃從年頭排到年尾的美好日子。
兩個單位也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選派的都是所裏、廠裏的資深技術人員、優秀技工,帶著齊備的技術資料、趁手的家夥什,押著那台用於地麵試驗的殲九戰機零件、圖紙,登上了火車。
與他們同乘這列火車的,還有420廠選派的一批技術骨幹,他們是去參與飛機發動機的研發工作。不過420廠技術力量薄弱,過去之前就抱定了學習的思想準備,研發的主力還是沈陽606所和黎明廠,他們之前就是給殲九搞配套的渦扇六研發,殲九下馬,渦扇六項目也跟著取消,本來隊伍都已經解散了,為了這次外派任務又重新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