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玉龍福地,就擁有超過一千萬的人口。
而原來的大武,加上現在的大新,二者一共幫他在妖詭界刮了一百多年的地皮。
這可是數以億計的人兢兢業業,每日不斷地從妖詭界弄來大量物資,統統填進了秘境中。
而且越往後,前往妖詭界的人群平均實力越高,能刮回來的物資越多。
如今的秘境已超過兩千萬人,且形成了另一個全新的社會,或者說國家。
由居民們自己向仙山請求,遂得國名——桃源。
桃源的製度有別於大新的帝製,更類似於城鎮聯盟。
各大城池間沒有上下級關係,隻在最高層有族老會,有問題就協商解決。
實在解決不了的重大問題,上報仙山,由仙山裁決。
秘境桃源裏的文字、曆法、法律、度量衡都被顧恪統一。
有此為基礎,再經曆百多年時間的義務教育,桃源人與外界的大新人頗為不同。
一是桃源的環境更平和自由,人們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和條件,進一步在各種行業上進行研究推進。
二來顧恪有意無意間也會釋放出一些略微“先進”的理念,且不搞“蚊子雨”那一套。
因此,桃源的社會形態已不似古代封建王朝,倒有些近代社會的模樣。
而且秘境內有足夠的地盤,顧恪就開放了生育限製。
桃源真正成為了獨力於外的桃源之地,居民們在裏麵繁衍生息,不假外求。
不過顧恪又不是養豬,沒有真讓他們待桃源裏享福的打算。
桃源裏也有駐軍,長期招收二輪以上武夫,前往妖詭界獵殺妖詭,收集物資。
所獲功勞可以換取各種修煉物資和福利。
桃源人口遠比大新少,顧恪親自在妖詭界更深處布置下了幾個單獨的福地城池,專門給他們使用就行。
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桃源,還有玉龍福地,顧恪對大新自然不會太熱切。
包括碧海城、太平城、熊家城這幾處地方,與他的關係也不再如當初密切。
隨著時間流逝,人也在代代更迭。
當初這幾處嫡係裏,親眼見過他,受過幫助的那批老人不是進了秘境養老,就是去世多年。
如今掌控這幾處地方的中高層,大多數都是大新建立後才出生的人。
不說他們對仙山和老祖有多少感情,起碼顧恪對他們的感覺不算熟悉。
就像過節回老家,見到不是七大姑就是八大姨的親戚,可大部分除了名義上,實際上幾年十幾年都沒相處過,哪兒來的親近感。
也就李秀兒還堅持在太平城擔任著大族老。
宋五娘還在碧海城開著遇仙居,碧海城的那個老武聖也是涼山寨老人。
熊小小還與熊家城有不少走動。
王小麥還在明州府城隱居。
這些人變相維持了顧恪與這幾方勢力的一點香火情,否則它們也不過是比較親近仙山的幾個勢力而已。
百年下來,誠心與它們差不多的勢力不能說特別多,但也不止幾個,真沒太多特殊的。
這或許也是大武那些皇(王)室和世家門閥對下層無視的原因之一。
畢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能活到七八十,小部分中高層能活一百多歲,麵對五六十就算“高壽”的百姓,也很難共情。
而此刻,顧恪很清楚蘇玉樓他們想要什麼,卻沒有遂他們意的想法。
蘇玉樓也明白,自己與仙山之間的“私人交情”,早隨著這百年時間流逝不見。
那無數的賜福金線,是針對所有人的鼓勵,與他無關。
他目前還擁有的一點“特權”,也僅限於通過“仙靈”,能最快查詢和發布信息。
這點是看在他是大新皇帝的身份上,需要他統籌全局。
實際上他和仙靈也沒有任何私人交情,對方真就如一個冷漠機械的傀儡,隻會按照規矩給予反饋。
再想想自家小妹蘇玉卿也有十多年,沒再見到那位“秦大人”,蘇玉樓就更是遺憾。
他倒是暗示過自家小妹,試著提出“追隨”對方去潛修。
當時秦大人沒有答應,後來才告訴蘇玉卿,仙山與皇(王)室之人最多合作,其它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