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
落日餘暉從敞開的雕窗穿透進來落在房間內的地麵上。
房間寬敞,李相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說話聲還如同回響在眾人耳際。
其實都已經沉默了好一會。
是被這句話震撼到了。
房間內的法家聖人嶽寒山內心感慨一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誌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種升華。
從個人情操上升到了國家大義。
從趕赴莊國到修羅界的九死一生,李相白以行為明誌,闡釋了什麼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女帝長吸口氣,意識被拉回到現實。
有些計劃是要做出調整。
計劃的決定源自於局勢和情報信息。
修羅界出了一位修為可能在超凡境的冥河,這個信息超乎所有人預料。
大周無超凡境的聖人。
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及其所帶來的險峻局勢。
大周沒有三線作戰的能力。”
問題是如何穩住西蕃。
如何穩住西蕃,陳狄青、嶽寒山、公孫破和太尉都想到了答案。
道場!
道場是一個秤。
考究的是西蕃和大周的實力。
李相白出現之前,墨離和公孫破、陳狄青等人早就和西蕃做了一次較量。
莊國的失利讓墨離知道大周之行不容有失。途中搜集了關於百家爭鳴文化複興的各種信息。
不難搜集呀。
改製和文化複興早就在大周各郡推廣了出去。
吸取精華,棄之糟泊!這是百家爭鳴的內核,廣為流傳。
所以墨離將這個秤拿出來的時候,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就像一個兵家修者一樣做了麵麵俱到的部署。
大周儒家、法家、墨家、農家人才濟濟,兵家、陰陽家因為元景年的大戰之後逐漸衰弱元氣大傷。至今未能恢複到鼎盛時期。
四家當中獨領風騷的還是法家和儒家。
法家儒家鼎盛,但不合。
而李相白憑借過文殿、闖法堂建立起來的威望、功德,加上百家爭鳴中“吸取精華,棄之糟泊”的主張卻短暫的將大周儒家、法家拿捏了起來。
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所以墨離的想法就以道場“殺”李相白。破壞這個平衡。
李相白轟然倒下,大周儒法兩家的修者失去了精神信仰,沒有李相白,大周的儒家、法家也會重新陷入到內鬥當中。
隨後以勢相逼。
因此墨離以退為進,法辯主動示弱,以道場刺激文淵閣的儒、法兩家修者高昂起來的戰意。
最終達到了目的。
公孫破、陳狄青、嶽寒山等人看似棋差一招。
可神機府、懸鏡司的兩位伯爵、嶽寒山豈是浪得虛名之輩。
從討逆蘇南客到李相白莊國之行上的決然支持,都表現出了高瞻遠矚的眼光。
也都諫言女帝不可道場之爭。
道場輸,墨離就會以勢相逼。
最終的結果是墨離得逞,陳狄青等人實則是輸給了大周朝廷的黨派之爭。
女帝則被勢相脅。
周園廣賢殿一場法辯,文淵閣大獲全勝,加上陳夜泊、太師這些人的造勢,京城的儒家、法家修者早摩拳擦掌,想要在道場大施拳腳。
這種大勢下女帝適才有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事後承認自己沒有墨離的城府,也少了莊國藍皇果敢的這種心痛領悟。”
李相白提出要穩住西蕃,女帝、陳狄青等人瞬間就想到了道場之爭。
嶽寒山是法家聖人,主張的是勢和法及其術結合的治國策略。
稍微推敲一下,嶽寒山說道:“隻要破了須彌芥子道場,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李相白早就明白其中關鍵。
內心讚歎一聲自家師長高瞻遠矚,李相白說道:“師長說的沒錯,穩住西蕃不在於讓,而在於以打代談,具體形容,就是,‘大棒胡蘿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