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曲池壽宴(下)
崔翹的夫人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李隆基大哥讓皇帝李成器之女,被封為襄邑縣主,就是李慶安在襄邑縣所查封的那座農莊的主人。
崔夫人名字叫做李雙鳳,最早並不是嫁給崔翹,是在丈夫死後才改嫁給了崔翹,生下一對女兒,崔煙煙和崔柳柳。
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基因,崔夫人長得非常肥胖,骨骼卻嬌小,讓人很擔心她的骨頭是否掛得住這麼多肉,坐在榻上像肉墩子一般,她父親在天寶元年便去世了,父親的去世意味著她後台坍塌,沒有人替她撐腰了,所以去年丈夫被免去相國,她眼睜睜地沒有辦法。
她原本是一個很囂張的女人,但這一年她卻變得十分低調,比從前收斂了許多,她是一個典型欺軟怕硬之人,雖然李慶安把她丈夫彈劾下台了,讓她痛恨不已,但同時她最怕之人,也正是李慶安。
明月和她女兒崔煙煙的關係非常好,作為母親,她和明月也很熟,不過現在不同以往了,以往明月是孩子、是晚輩,她可以以長輩的姿態告誡晚輩,而現在明月是李慶安的未婚妻,長安誰人不知,她的眼睛很毒,一眼便看見了明月的請柬與眾不同,竟是赤黃色,那可是貴妃娘娘的私帖,令她又是嫉妒,又是羨慕。
“明月,當真是女大十八變,你可越來越漂亮了。”
明月盈盈向她施一禮笑道:“謝謝崔姨誇獎,煙煙和柳柳呢,她們來了嗎?“
“她們都來了,在偏殿呢!她們可不像你,許了一個好夫郎,還沒出嫁便能坐在主殿。”
崔夫人的語氣裏充滿了酸溜溜的味道,她的長女煙煙許給了丈夫的門生,巴蜀的雙流縣縣丞劉封,年底出嫁,她的這個準女婿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進士資格,可是進士又怎麼樣,他能和李慶安的安西節度使相比嗎?
明月笑了笑,在她旁邊坐了下來,崔夫人肥胖的身子勉強向旁邊挪了挪。
這時,正殿內人越來越多,嗡嗡聲響成一片,對於朝廷大臣來說,這種非公務的大型慶典是一次絕佳的社交機會,可以融洽感情,可以聯絡友誼,而且可以明顯對比各個派係之間的實力。
目前,李亨的太子黨消亡後,朝中便出現了三足鼎力的局麵,李黨、張黨、楊黨,李黨便是原來的相國黨,自從楊國忠崛起後,李林甫的勢力範圍被攻城拔寨,已經縮小了許多,而他的相國黨也由此改名為李黨,再加上李林甫身體狀態不好,除了他的一些心腹骨幹外,很多人都不太看好李林甫,多多少少有了投奔少壯派楊黨的念頭。
盡管楊國忠在去年被李慶安沉重打擊,但那改不了楊國忠受寵和上升的勢頭,隻能算是太子黨回光返照的一次反撲。
李林甫已經到了,他正和陳希烈以及幾名朝中重臣談論著幾件最近發生的大事。
“高仙芝上書彈劾益州太守崔圓怠慢軍務,地方支持不力,導致他練兵緩慢一事,諸公已經聽說了吧!”
說話的是陳希烈,他是左相門下侍中,並兼管禮部,高仙芝和他私交不錯,高仙芝不僅上書彈劾崔圓,同時也寫信請他給予支援,所以陳希烈在這件事上表現的十分憤慨,但這也暴露出了他的一種微妙的心理變化,李林甫垂老,身體每況愈下,他能不能繼承李林甫的衣缽呢?因此,他便開始有意無意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了,高仙芝便是他考慮的第一人選,今天他借這個機會說出高仙芝彈劾崔圓一事,很大程度上他便是想試探一下李林甫在這件事上的態度,若李林甫對此事不是很感興趣,那他就要插手了。
說完,他眼角餘光向李林甫瞥去,看看他的反應如何?
李林甫的身體確實不好了,前些年的過度操勞政務,使他透支了健康,現在稍有不適便是一場大病,他昨天一場大病才剛剛初愈,今天本想不來,但貴妃的壽辰又非同尋常,他隻得強撐著虛弱的身體來了,此刻他正慢慢喝著茶,陳希烈的話他仿佛沒有聽見,可誰也沒有注意到,李林甫的目光卻是落在不遠處涼王李亨的身上,他孤零零地坐在角落,所有人都像避瘟神一樣的躲著他,李林甫也是一年沒有見到李亨了,隻見他兩鬢已經斑白。
他心中歎息一聲,當年他和李亨鬥得死去活來,可到頭來,卻白白便宜了楊國忠,李林甫又看了一眼兒子李崿,給他使了一個眼色。
李崿會意,立刻端了一杯酒,向李亨走去,這時,一旁的王珙見李林甫沒有反應,便笑道:“相國可能更關心碎葉之事吧!”
“碎葉戰役我不是很擔心。”
李林甫收回了心思,他開口了,他的聲音很低啞,充滿了大病初愈的疲憊,他緩緩道:“有李慶安坐鎮,他熟悉情況,收複碎葉不會有什麼懸念,我倒是很擔心南詔。”
說到這裏,李林甫掃了一眼陳希烈,那無神地目光中竟閃過一種錐子般的亮色,仿佛看透了陳希烈的私心,陳希烈一陣心虛,不由低下了頭,李林甫心中哼了一聲,又繼續道:“南詔問題不僅僅是關係西南邊疆的安危,更涉及到吐蕃對巴蜀的滲透,益州之地沃野千裏,若被吐蕃所占,那將是我們整個漢民族的不幸,在這一點上我不會有半點含糊,明天我自會和聖上深談此事,如果劍南兵力不足,我們可以調嶺南五府經略府的兵力來蜀,無論如何,還有後勤糧草,若崔圓怠慢就立即免職換人。”
說到最後一句,李林甫的聲音變得嚴厲起來,聲調也提高了幾度,連不遠處的張筠也聽見了,他向李林甫笑著點了點頭,表示讚賞他的意見,又繼續和幾名文人談論文風改良一事。
楊國忠此時還沒有來,他的楊黨中人都圍在韋見素和崔翹身邊,韋見素是吏部侍郎,他不管再哪裏,巴結他的人都不會少,可以說韋見素投靠楊國忠是韋家一次痛苦的自救行動,跟隨太子黨的後果是韋渙、韋滔全部被貶,韋家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擊,在麵臨家族生死存亡之際,韋家終於接受了韋見素的另類表現,投靠楊黨,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韋渙的相國之位沒坐熱就被貶,而韋見素不僅做了權重的吏部侍郎,而且相國當了一年,還穩穩當當,韋家又有了複興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