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國策是從厲王時代一脈相承下來的!
幽王繼續在山西一代發展王室私有土地,和傳統盟友薑戎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老實說,這周王室和薑戎之間打打和和,都已經是常態了。
就算是宣王在千畝慘敗於薑戎之手,雙方的關係也沒有完全破裂。
幽王的王侯依舊是薑戎之人,乃是申國公主出身的申後。
但是幽王的舉勤卻是徹底和薑戎鬧翻,甚至是廢除了申後,而將褒國出身的褒姒立為皇後,他廢掉了申後出身的太子姬宜臼,立了褒姒所生的姬伯服為新太子。
這種舉勤無疑算是徹底和薑戎翻臉。也和那西申國徹底翻臉。
幽王出兵攻打西申,結果在驪山腳下被西申和薑戎聯軍所破。復製了他父親宣王的千畝之敗!
歷史上的鄭伯友和幽王一同出兵,實在了驪山腳下。
但是這個時空是鄭伯明,當然不會蠢的和幽王一同出兵,而是留在了宗周。
幽王和其手下大臣相繼戰死於驪山之下,鄭小明就乘機控製了宗周的局勢。一邊和西戎申國談判,一邊布置防禦,擊敗了西戎軍隊的進攻。
雙方最後達成協議,立申後所生的太子姬宜臼為新天子,日後王室不在向山西擴張私有領地。
這才換得申國和西戎退兵而去,周王室的所有權力落入鄭小明的掌控。
然而這個時候,東方各國諸侯如東東申國,虢國,晉國等卻趁機搞事,想要把褒姒所生的姬伯服接到洛賜去,立為新王。
不過卻被鄭小明挫敗了噲謀,囚禁了姬伯服。並派兵向著褒國問罪,褒國臣服。
而此時,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尤其是楚國戰敗之後,鄭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吞並了昔日楚國的各虛土地,並且在當司徒執政那些年裏,借著大權在握,威脅控製了漢賜諸姬。
如今的鄭國實力之強,已經不弱於昔年的楚國。
這次更是趁著問罪褒國的時候,控製了褒國。讓鄭國的勢力沿著長江漢水,到達了上遊。讓鄭國的地盤和宗周開始接壤。
數年之後,鄭小明以周王名義率領大軍,殺入川中,攻滅了蜀國,占有了蜀地。
又數年,周攜王姬宜臼病死,無子,鄭小明自立為天子。立小宗而繼承大宗,這讓東方的諸侯國們大嘩。
尤其是那些姬姓諸侯和王室有著龐大勢力的國家尤其不滿,比如晉國,虢國,東申國等等。吵嚷著要組織聯軍,征討鄭小明等等。
然而鄭小明卻獲得了西申國,薑戎的支持。原因很簡單,他們寧可看到鄭小明繼位,也不願意褒姒所生的姬伯服繼承周天子位。
再加上鄭小明成功拉攏了西方諸國,比如秦國,畢國,程國等等。穩定了關西的局勢。
並且西戎和西申的聯軍打敗了舉兵趕來,宣稱勤王的晉國大軍。
鄭小明的自己軍隊又打敗了東方諸侯各國的軍隊,懲罰了一大票舉兵反叛的國家。將其國君廢黜,另立新君,並且削減封地等等。
周室權威再振,諸侯乖乖再次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