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勢(2 / 2)

“調遼東巡撫張學顏,任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此人能力如何?”

遼東的事情,朝廷以往是視而不見,隻求個穩定就好,朱翊鈞當然不會放任。

這可是幾十年後,朝廷的大患。

薩爾滸之戰。

萬曆朝也是派出了九邊精銳的,集全國精銳野戰軍二十萬之眾,還有朝鮮等軍隊的協助。

真的像曆史一樣放任,等到以後,還真不一定能打的贏。

因為明國的國情不一樣。

明國的衛所兵體製,在朱元璋的規劃下,主要的作用不是對外的,而是對內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老朱家江山萬萬年。

衛所兵打野戰精銳是不行的,但是彈壓維穩地方還是有餘力的。

而窮山惡水出精兵,這是在冷兵器時代,恒古不變的道理。

大明也是一樣,出精兵的幾處,都是民生艱難的地方,例如廣西,陝西榆林等。

就連戚繼光選兵,當初也是從義烏等地方開始選的。

義烏在後世以商業聞名。

換個角度想,就是老百姓靠種地生活不了,隻能自謀出路,所以經商的多了,規模越來越大。

普通百姓的惰性很強,因為視野、關係、生活艱難沒有餘力等原因的限製,沒有外部因素,不可能主動發生改變。

這個時代,義烏的商業沒有發展起來,百姓生活苦。同樣的安徽一樣如此。

不過這個時代的安徽,商貿已經成型了,當地的百姓願意從商,已經有了出路,當然不願意在從軍。

就像大商人黃崇敬的祖父,家裏窮活不下去,但是家鄉經商成風,有了這個環境,有經商的門路,才能去鄉裏人家的鋪子做學徒。

換成其他地方的百姓,生活不下去了,隻能去當做流民乞討。

如今遼東的大患還是韃靼,而不少女真部落還和明朝是盟友,至少聽命於大明。

形勢複雜,朱翊鈞不可能不管不問,直接讓遼東當地對女真部落下手。

這幾年,隨著對遼東形勢的掌握,朱翊鈞的認知已經不像當初那般的膚淺。

女真部落的崛起,是大勢,隻要明朝的體製繼續僵硬呆板下去,就不可能改變結局。

就像李成梁向他的奏疏中的,對於女真部落,李成梁采用的方法,一如既往的打壓。

拉一派打一派。

對付邊地部落的手段,上千年來早就已經有了成熟的手段,後世都要學習和借鑒這種經驗。

居中調節,打一派拉一派,這就是中央朝廷的大勢。

麵對大明這種手段,遼東女真諸部,明知不可為,也隻能乖乖的上鉤。

大勢。

就是你明知道,也改變不了。

所以朱翊鈞對遼東的形勢,心裏有了很清楚的認知。

解決遼東的問題,不在當地,不在女真部落,更不在什麼努爾哈赤,而在大明自身。

當大明自身硬,則大勢在大明,可以繼續維持以前的手段,諸部無可奈何。

當大明自己虛弱,則用盡辦法,遠交近攻各種手段,聯合朝鮮也好,聯合蒙古也好,都於事無補改變不了大勢。

大明的勢,是主動的。

諸部的勢,是被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