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根基(2 / 2)

“珣兒打算孤身前往鄂省武昌,張之洞大人如今為湖廣總督,一旦中日開戰,滿清戰敗後必定啟用我這般知悉洋務軍武的人才。我們南籠可是張之洞大人幼年居住之地,想來會照料一番。“

“爾後再結交各地能人義士,隻待時機成熟,便聚眾舉事。珣兒在德國有不少好友,一旦事有不濟可舉家逃亡國外,何懼清廷?”韋珣對於舉事能不能成功絲毫不擔心,可以舉家避難國外隻是給他們一個定心丸。

“這···引夷狄侵攻中國,我們韋氏可要遺臭萬年了啊,珣,你可是得了西夷支持?”大爺爺一番思量後問出了這個最擔心的事情,身死族滅雖然是大事,可一旦得了勾結外夷的名聲可就牽連了其他同宗了。

這一點是韋珣沒有想到了,不過見大爺爺了此事,韋珣隻好回答道:“勾結外夷的事情孫兒怎麼會去做呢,在外國這叫做政治庇護,極為常見的,隻要我們不出賣國家利益,勾結外夷的事情沒誰能我們。”

一場還算完美的議事完畢,對於做夢都想要從鄉下土財主階層變成官宦世家的家族來,除了功名這條路也就隻有造反這條道了,尤其是哪怕事敗了也有避禍國外的退路,那更是滿懷期待。

可不要覺得十幾二十號人聚集在屋子裏討論造反就覺得不周密了,首先都是宗族親人,一旦敗露了大家都跑不掉,其次就是皇權不下鄉,不出去誰又能知道呢?

最重要的還是清廷的外強中幹逐漸顯露,對於南方各省的控製每況愈下,更別提這樣窮鄉僻壤的山溝溝裏麵了。

如今是1894年四月中,距離甲午戰爭還有三個月,不過在朝鮮以及東海估計已經開始劍拔弩張了。

這也讓韋珣極為迫切需要家族支持的原因,一個人勢單力孤,初期但凡有點本錢一個不心就會被人架空,這還是輕的,要是狠一點的直接取而代之。

依照甲午往後二十年的戰略戰術,培養一批可靠的連級營級指揮官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是可以牢牢的掌握住軍隊核心力量,防止下麵人架空自己,另外一個就是亂世未至,培養中層指揮官這樣的軍國大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密謀造反,結果肯定是全家流亡了。

議事結束後,各家都給子侄通氣,不過明麵上是韋珣從海外學得西洋兵法,懂得洋務的人才在現如今的官場很吃得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到韋珣這一房所在的村子裏跟著學習。

韋珣這一房總共人口不過四十七人,沒超過5歲的也隻有九人,其餘的要麼太要麼就是年齡太大心中沒了熱血所以不感興趣。

老寨的二房那邊人丁倒是興旺,不過也隻有不到七十口,出了十三人。

倒是同在一府的頂興鎮那一支的知道內情後出了八人,畢竟高祖輩是親兄弟,雖然出了五服可在這西南山溝溝中時常因為盜匪作亂或者尋私仇而經常相互支持。

最讓韋珣感到意外的是為了有更好的名目將族中青壯糾集訓練,韋珣知道了一個內幕,那就是南籠府中的三支同宗都有兩三個三四十歲已經聽死了的人原來是在周邊府縣做了打家劫舍的行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山中水田少,旱地也不算肥沃,家族人口增多後養不起就隻能動起歪腦筋。

這幾乎是西南這邊的常態了,地養不活人,有點實力的家族都會挑幾個剽悍的壯勞力做這行當,這也是後世有大西南剿匪的原因。

厲害的團夥十幾二十人,幹的是打家劫舍或者攔路搶劫,差一點的七八人半夜摸進人家裏用刀槍頂著腦袋強取米糧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