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加入羅保兩國的戰爭,這個時候的德奧意依舊沒有明確的表示,仿佛和英法達成了某種默契。
韋珣也一直關注著巴爾幹的變動,英法和德奧意五國的默契在韋珣看來都是想要拖延戰爭的發展,根本原因是五國都沒有做好準備。
英國的陸軍緩慢的擴編,武備倒是充足,法國也在儲備戰爭物資和糧食補給。
德國的公海艦隊因為之前賣給華夏四艘最新銳的戰艦,又拿了八艘重巡作為嫁妝,此時實力還沒有恢複。
奧匈此時更是對付一個塞爾維亞沒有徹底解決,意呆利又想要重新對埃塞俄比亞動兵,希望奪取一塊未來進攻埃及地區的根據地。
可以兩大陣營的主力都沒有準備好,韋珣斷定在南美的二次硝石戰爭沒有出現最後的勝利者的時候,兩大陣營的主力是不可能發起戰爭的。
包括沙俄,所謂的派兵支持,絕對隻是為了給羅馬尼亞打氣,在羅馬尼亞沒有被大量占領領土的情況下,英法沒有必要就保護羅馬尼亞一事出兵。
保加利亞此時麵對的是沙俄和羅馬尼亞,其地理位置又極其重要,關係到巴格達鐵路的運行。
作為同盟國的弟,這個時候德奧意三國哪怕是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也不會放任保加利亞戰敗被協約國控製。
因為巴格達鐵路關係到他們未來和華夏之間的戰爭物資的運轉。
從華夏國內運輸物資到波斯灣,再從波斯灣到巴格達,最後直達奧匈境內。
雖然麻煩,但比起海軍實力占據優勢的英國來,這條物資運輸路線是必須和絕對要保住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國當即和華夏、奧斯曼聯係,希望得出一個解決的方案。
韋珣的意見是既然協約國派出了沙俄這個歐洲憲兵,那麼同盟國也派出一個國家幫助保加利亞不就行了?
實際上德奧意也是這個意思,但他們的意見是希望華夏在北方戰區動一動,威脅一下沙俄。
因為目前沙俄和華夏隻是實際停戰,卻沒有任何的停戰協議。
本來要是巴爾幹不出現這檔子事情,要不是南美洲的二次硝石戰爭,沙俄可能會再度出兵和華夏爭鬥一番。
但兩個債主要求他盯死德奧,他有心而武力。
尤其是在沙俄被華夏重創之後,財力短缺的沙俄極度依賴英法的經濟援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可華夏卻直接拒絕了,韋珣給出的理由是華夏目前正在重新積蓄實力,華夏因為之前的戰爭打得國庫無錢,軍火庫空虛。
而且華夏一旦加入其中,必然會因為華夏的體量加劇戰爭的規模。
德奧意三國也沒有強求,問華夏的意思不過是希望華夏也出點血,別一直是他們在掏腰包。
對於德奧意三國的想法,韋珣哪能不清楚。
但華夏也不是那個冤大頭,當即表示華夏會就上次和奧斯曼的軍艦訂購方案達成一些合作。
反正韋珣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華夏的情況也沒有資本讓他像德奧和英法那樣撒錢解決事情。
麵對三艘戰列艦的誘惑,麵對德奧允諾在戰後保證他們獲得在北非和耶路撒冷等地的領土,奧斯曼當即以保加利亞的盟友宣布幫助保加利亞對抗沙俄和羅馬尼亞的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