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會稽(1 / 2)

報到會稽的這份靈丹化土案的結案卷宗,比羅淩甫以前看過的絕大部分卷宗都要紮實,案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得清清楚楚,案子中的各處關鍵環節人證、物證齊全,非常完備,更關鍵的是,案件的描述非常客觀,查案者幾乎是以一種客觀中立的態度在陳述事實,沒有渲染、沒有煽動,顯得不偏不倚,由此也才更有說服力。

長久以來,學宮查案和結案並不是特別講究證據詳實,多多少少都帶有主觀臆測,拿到了人,案件就算結了,更重心證,所以也經常導致一件案子反複變故,以為查完了,結果沒完,然後翻出來繼續查。

如果每一件案子都如靈丹化土案這般去查,都查成鐵案,這種情況就能最大限度得以避免。

因此,羅淩甫對這件結案呈報是相當讚賞的。

但他是從學舍修士而行走,再由行走而奉行,這麼一步一步走上來的,處置事務的經驗極其豐富,他深知,這件案宗固然很漂亮,卻很難推而廣之,原因無他,都要這麼查案,各地學舍耗費的人力物力將陡然上升到不可承受的地步。

一處學舍,少的隻有幾人、多的也不過二十來人,哪有那麼多精力這麼辦案?都照這麼辦,一年能辦幾個案子?

更重要的是,沒有紮實的證據就不能定案結案,相當於自縛手腳,各地行走還怎麼雷厲風行的辦案?

思忖良久,羅淩甫隻能歎了口氣——此案隻能作為個例褒獎,無法令各地學舍效仿啊。

除了卷宗本身,還有一件證據引起了羅淩甫的注意,就是那張被一分為二,分別由叔孫默和厭九私藏的丹方。

靈丹化土案本身並不是學宮重點關注的大案,之所以被揚州學舍呈報上來,隻是想搞清楚靈丹化土的原因,這張丹方的查獲,才是羅淩甫最為看重的。

按照卷宗所述,修改烏參丸丹方且煉製成丹的是雲濟,但羅淩甫卻覺得,這張丹方或許能為解釋申鬥克為什麼潛逃提供思路。

這樣的丹方,一個小小的丹師雲濟有本事修改麼?會不會是申鬥克提供?申鬥克不是丹師,如果是他提供的,那他又是從哪裏得來的?後麵隱藏的秘密,是否就是申鬥克逃亡的真正原因?

羅淩甫又看了一遍卷宗,發現呈報卷宗的是孫五。

又是孫五。

孫五此人,羅淩甫還是有印象的,當年為宋鐮引見,自己還見過他一麵,此人似乎是盜賊出身,陰差陽錯盜了麻衣的洞府,由此揭開了左神隱、麻衣滅龍泉宗一案的始末。

後來宋鐮行文呈報學宮,將孫五納入揚州學舍,如今在慶書麾下任事,印象中,似乎已經記功不少次了。以前還以為是郢都行走薛仲特意提攜,如今看來,確實是個人才。

想到這裏,羅淩甫將慶書招來,將案卷交給他過目。

慶書看罷也有些心驚,他和羅淩甫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就不同,他心驚的是,這才短短半個月,一件陳年積案就被孫五破獲,而且破得如此幹淨利落,豈不是又要立功了?

算下來,孫五在自己離開揚州的時候,已經破了巫修案、紅衣妖修案、靈丹化土案,這……

“你也算識人,打理揚州學舍以來迭破要案、積案,做得不錯。”

羅淩甫的讚賞,卻令慶書如坐針氈,尷尬的咳嗽兩聲:“書,不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