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著述(2 / 2)

這一日,陸通提筆寫完最後一片竹簡,在另一方布帛上勾勒完最後一個圖案,整個人仰倒在地上,手腳並舉,抻了個大大的懶腰:“終於……你看看,容我歇歇……”倒頭呼呼大睡。

為仙神作傳、繪製圖譜,整日思考的都是仙神事跡,眼中看到的都是仙神紋飾,冥冥之中自有感應,對神識的消耗極大,於陸通而言,也是一種修煉方式。

吳升撿起地上散落的竹簡和布帛,仔細瀏覽著每一行字、每一個圖。

陸通的著述,總體而言采納了燕落山神廟前石碑上關於禹王神跡的描述,以此為框架結構全篇,豐富了其成神之前的傳說,擴展了成神之後關於神靈的部分。其中很多東西來自於學宮典籍,非世人所知,吳升看得津津有味。

當然,也有許多與事實不符之處,和禹王神格中的少許殘留明顯抵觸,就這些地方,吳升也作了批注,提出修改建議。

他是在禹王洞府中悟道破虛的,對禹王的認識自非旁人可比,也有一定發言權。

由此,吳升也生出念頭,打算去一趟臨淄,將神仙圖譜卷都借出來閱覽,看看別的的仙神是什麼情況,也許將來在虛空結界中碰到一起也不一定呢。

花了一天時間批改,吳升開始服用奮脈丹治療經脈遭受的重創,經脈上的重創不是一天兩天能夠修複好的,至少也是一、兩個月,還是需要早一點開始才好。

就這麼悠悠過了半個月,吳升以真氣帶動丹力搬運了三個大周天,初步將經脈中比較大的斷點重新粘合起來後,睜開眼稍作休息,看見陸通正在翻閱那些竹簡和布帛。

“這是你閉關破境時的感悟?”

吳升回答:“是。禹王的道,在於山川地理,而祂對山川地理的理解,在於天下黎庶的生息,人心最重,故山川最重。”

“這裏對黎庶的理解,似乎不隻在於人?”

“我以為,其實應該是天下生靈。”

陸通凝神思索片刻,點頭道:“也是,否則帝舜為何行禪讓之舉......”

正談論間,兩人同時望向鐵門外,有人進了地下洞府。

來者是羅淩甫。

吳升連忙起身相迎:“奉行來了?”

羅淩甫道:“來看看你,聽說你這裏發現了禹王洞府,因此閉關破境?得了消息,我自巫山趕來看看。”

陸通問:“子魚在巫山?他的傷勢如何了?”

羅淩甫搖頭道:“難......神識受創太重,至今未能蘇醒,辛真人說,隻能慢慢調理。”

陸通又問:“淩甫,你和子魚去東海,究竟在尋找什麼?”

羅淩甫遲疑片刻,終於還是道:“有人發現了龍首天神存世之跡,子魚大奉行和我一起渡海搜尋。”

------題外話------

拜謝隨風withwind上盟,表哥慚愧,記小本上,緩過勁來送道友飛升!感謝新西塘、舒遲不言、20190310、Cloudman、20170417的打賞,多謝道友們的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