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部隊中的山頭,長治方麵動態(1 / 2)

楊波走後,周維漢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太南軍區的部隊中出現了一些山頭,這還是之前趙剛提醒他,周維漢才察覺到的。

其中以獨立支隊最為嚴重,嚴格上來說這是周維漢無形之中造成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團體,這是無法避免的,是人就會有獨立的意識, 就會有三好兩近的。

在部隊中,一起在戰場上攜手抗敵,拋頭顱灑熱血,更容易形成戰友情,相應的就有了山頭。

往好了說,山頭更像一個有凝聚力的集體, 往壞了說,更容易排外。

從整個八路軍來看,晉冀魯豫軍區,晉察冀軍區,晉綏軍區乃至山東、江南等各個大軍區都可以看成一個大山頭,又由下麵的各個二級軍區的小山頭組成。

是以,八路軍總部才會定期抽調幹部進入抗大學習,甚至垮軍區對幹部進行人事調動。

旅長以及冀南的陳司令在戰爭進入相對平穩的階段,甚至前往延州學習。

而在太南軍區中,最大的山頭是獨立支隊,新一團與28團隱隱被排斥在外,李雲龍與丁偉兩人由於是老戰友,兩個團的駐地相鄰,算是抱成一團的。

獨立支隊中,又以周維漢在22團帶過來的老底子發展的最為壯大,也最得周維漢信任。

其中荊大剛與武勤就是其中的代表, 可以稱之為元從係。

元從係中又以武勤為首的警衛係最為壯大,從22團帶來的第一批警衛連的戰士都成了各團的骨幹。

就連前不久分配到各團的新兵團, 在其中充當骨幹的第三批警衛連戰士, 職位最低的也是個班長。

由此可見, 三批警衛連戰士在各團中的隱形力量。

還有以徐大力為首的一幫九縱新二團時期的老底子,以王一功為首的四團。

而獨立支隊招兵又是按照地域來的。

按地域分,一團、二團、三團大多是武安、武義籍貫的戰士,少部分是冀南籍貫的戰士。

對此,周維漢與各個團長也許都沒有意識到山頭的形成,或者發現了也覺得正常,這也是趙剛下連隊視察時才發現的問題。

百團大戰之後,周維漢特意將武勤的三團留在了冀南,荊大剛的一團隨指揮部留在了閻王山。

新兵團的日常訓練也是由邢誌國這個參謀長親自負責。

在幹部培養方麵,成立太南幹部學校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削弱警衛連在部隊中的影響力。

三個基幹團的戰士招募唯獨沒從武安、武義招人,老鄉們多次要求讓自己子弟參軍,周維漢也沒同意。

趙剛曾經說過,不能讓其他同誌認為獨立支隊水潑不進,風吹不進,這也是本可以全部從內部提拔一些戰功卓著的戰士,但是周維漢依舊向總部申請一批幹部支援的緣故。

上述這些都是周維漢不損壞部隊戰鬥力時,在無形之中做出了的微調,

同時,周維漢也是維護這個團體的, 例如讓同屬獨立支隊內的一團抽調部分幹部支援遠在冀南的三團。

從太南軍區整體而言,部隊的發展是積極向上的, 在四周強敵環繞的情況下,山頭的存在更有利於團結身邊的戰友,周維漢此時也不願意人事任命上有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