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前奏曲?
何深愣了一下,看著前麵寫的那個專精級,還有那個消耗兩個專精級作品,換另外一首專精級作品成為大師級,目光不免有點複雜。
首先是這個升級,肯定是不能升級的,因為肖邦的前奏曲和其他的前奏曲不一樣,肖邦的前奏曲並不是那種單獨的,隻是作為一個引子的存在。
肖邦的這一套前奏曲,是完全按照音律中五度循環圈的方法寫作,從一開始的C大調開始,走到關係調性a小調。
然後從a小調,繼續往上走,來到了C大調的五度音,G大調上,G大調之後便是它的關係調性e小調。
如此循環往複,一直走到最後的d小調,從升音係列一直到降音係列,走完全部24調性,全曲結束,一共24首。
這24首作品關係極為的精密,加上其中還有許多的調性隻有20多個小節,所以你甚至可以將其全部視為一首作品。
這24首前奏曲以一個極為精妙的樂思為中心,進行構建,將其展開,但是這些樂思並沒有做純粹的重複,也不做技巧的展開。
隻是依靠著肖邦的情緒與感情,做著極為複雜且驚人的變化發展。
所以,是絕對不可能拆開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去換其他的作品變成大師級的。
那麼那剩下來,作為單獨存在的三個作品呢?
何深將自己的目光看向放在最邊上,單獨隔出來的三部作品。
升C小調前奏曲,作品編號Op.45,No.25,為升C小調,2/2拍,主題為持續的(Sostenuto),作於1841年,獻給E.icheff公主。相對其大部分前奏曲來說此曲較長,另外此曲基於不變的主題上多作半音移調,使之包括接近全部12種的音調。
降A大調前奏曲,作品編號Op45,No.26,為降A大調,2/4拍,起初隻題為輕快的急板(Prestoleggierezza),作於1834年,贈予PierreWolff,於1918年在日內瓦作為前奏曲出版。樂曲短小而曲風明亮。
降E大調前奏曲,作品編號Op45,No.27)為降E大調,隔壁某大學音樂史教授認為它類似朱塞佩·塔替尼的魔鬼的顫音奏鳴曲,因而也稱它為“魔鬼的顫音”。根據自己之前了解到的消息,肖邦當時沒有完成此曲,而是將它摒棄,不過那位教授則把肖邦寫下的部分進行重現,並進行後續的修改。
這三個作品,倒是可以選擇兩個拋棄掉,換成一首作品的大師級。
何深大腦內的第一反應,便是選擇降E大調前奏區,重現這一首作品,但是很快,他便將這個想法給拋去。
很明顯,這個作品就算給自己肖邦的記憶,自己也沒有辦法將其完善,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殘缺的作品。
並且到時候,如果自己演奏的和現代公認版本不符,那群研究音樂曆史的人,究竟是聽自己的,還是聽那些大佬的?
想要讓說話聲音有力量,那麼必須要靠實力與地位,實力自己是有的,但是地位……
何深搖了搖頭,將這個選項直接拋棄,看向了第一首作品,升C小調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