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三歲的弟弟(1 / 2)

趙玉林和曉敏一人伸出一隻手牽著不到三歲的小弟弟去院子裏散步,院牆邊上馬靈種植的春蘭已經開放,陣陣蘭香撲鼻,他身處安樂窩,有點舍不得離開了。

範征進來報告馬車來了,他將小弟抱過去還給小娘,陪著曉敏回娘家。

陳忠順告訴他陳酒已經勾兌好,這次出的五穀豐絕對讓酒商叫好。

曉敏認為下一步翠屏山不做低度酒了,就從新市運回來勾兌。

趙玉林不做決定,他覺得應該由市場來決定,酒商需要啥酒咱就做啥酒,如何做出來成本才低,咱就如何做。

他給他老丈人建議,邀請酒商們座談,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再出些新酒適應不同地區的飲食需求。

陳忠順滿意的點頭。

次日,趙玉林帶著陳曉敏去新市。

又是一年菜花黃,新市的百姓住家較之去年增加了一倍都不止,馬湖江上垂釣,撒網捕魚的漁戶以每天的漁獲換取生活所需都還有餘了。

趙玉林見到安寧的新市鎮快速發展起來,十分欣慰。陪著曉敏徜徉在油菜花海,醉心於濃濃的菜花香中。

三日後,他召集各總隊開會議事,要求大家做好準備,向火鳳凰移交駐地,開拔去漢中。

趙玉林巡視了永善寨等南邊諸寨後返回翠屏山。舊州壩的開街事務已經儲備妥當。

正月十五到了,各地酒商已經雲集宜賓,就等著明日提貨。

這些嚐遍美食的吃貨,已經將宜賓的美食嚐了個遍,他們從《翠屏晨報》上看到舊州壩將在十五開街時推出宜賓燃麵和大理米線時,有的酒商竟然延長了客棧房間的居住時間,要吃了燃麵才走,嚐嚐米線再走。

下午,他們過江去遊舊州壩,一家家新開的店鋪門前都有遊客止步,挑選物事,陳曉敏和陳宸十分歡喜的說州城又活了。

次日,由陳曉敏主持的舊州壩開街儀式舉行,陳芸邀請了嘉州的知府真大人親自前來站台,翻修一新的舊州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特別是那宜賓燃麵的店鋪麵前擠滿了食客,大師傅端出一盤麵放到客人桌前用火折子一點,那麵居然被點燃了,師傅用筷子一拌合,那火自然熄滅,食客欣喜的嚐起來,連呼過癮。

還有那大理米線也是人滿為患,一鍋鍋米線上桌,看似涼涼的,撈起來入嘴卻是飛燙,砂鍋裏的菜肴更是鮮香味美,食客個個稱奇,讚不絕口。

趙玉林來到荔枝青酒館,那裏也是顧客盈門,王青山笑嗬嗬的指著裏麵忙碌的王德惠給他講:是德惠妹子自己要來的,他叫王德惠做了這裏的掌櫃。

趙玉林微笑著說如何做是王家自己的事,合意就好。

王青山給他說已經很好了,這裏租金便宜,沒想到食客還如此的多,太讓人意外了。

嘿嘿,他就沒想到這是誰策劃的?

這些老古董,包括趙玉林他爹當初都不看好舊州壩,入股投資更是稀少,全都是三江口跟著趙玉林幹的商戶,如今看到開街大火,心裏可是樂開了花。

知府真得秀在陳芸的府衙大讚趙玉林腦子夠用,居然想到重開舊州壩的商貿,集中特色商品讓其大火起來。

陳芸說還有呢,他將城裏有一技之長的白丁戶遴選出來,借錢給他們去那裏開店,個個都是門庭若市呢。

楊誌善接著告訴他們,趙家老三不記仇,還讓王家占了口岸開起荔枝青酒館,那王二小姐已經上岸做了掌櫃呐。

真大人連呼此子難得啊,難得……

趙玉林要是在場,肯定覺得要酸死啦,說一千,道一萬,還不是要落實到如何幹?

他正在屋裏給陳宸和曉敏商議呢。

趙玉林今天看到遊客暴多,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出酒,酒商集中前來捧場的緣故。他給曉敏建議,讓他爹下次分片區出酒。

將全國前來買酒的商人分成三個片區,按旬分開前來提酒,這樣的話就不至於酒商紮堆,酒坊和碼頭太過勞累,緊張。而來往的客人又成了常態化的保有流量,舊州壩的生意也就可以長盛不衰了。

陳宸高興的來了個“耶。”

曉敏馬上拉起陳宸去找他爹商議。

江北的趙家老宅卻正在上演一幕父子撕逼的大戲。趙老爺和他大兒子趙玉清,還有他的大老婆一起逛了舊州壩後看著生意火爆,人頭攢動的街道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裏趙玉清就給他老爹理論。

趙玉清說當初他要籌資和三弟一起幹,他爹不同意,現在如何?舊州壩火了,連想租個鋪麵都難了,怕是要擠著去找三弟開後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