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
他這次發起進攻,就是為了打亂金人的部署,給蒙軍製造機會,讓他們在一起互毆嗨皮的。
但是,他不按金人反應太慢了。
楊興運帶領前鋒將周圍的地形都看個遍了,金將完顏和達才領著大軍趕來。
苗貴分析:咱們是以逸待勞,完全可以打一仗再走,周平也想打一仗,他的水師很久沒有吃過肥肉了。
幾個人在油燈下謀劃,選定了乾德縣以東五十裏的一段叫簸箕溝的地形,敵人正氣勢洶洶的下來,咱在那裏撈一簸箕總是可以的吧?
趙玉林說行,讓後勤迅速將該搬的都搬走,打完這一仗便撤兵。
這日,趙玉林正在穀城的縣衙曬太陽,襄陽守將孟珙來訪了。
孟公可是與趙彥那同級的封疆大吏了,趙玉林立即到大門口迎接。兩人坐下吃過茶後,孟公問他這是何意?
朝廷並未發兵攻金?
他神威軍如何突然發兵了?
趙玉林曉得,這邊理論上都屬於荊州戰區了,當由孟公來作主。
他大讚孟公藝高人膽大,逆行兩百裏來到了穀城,建議孟珙立即回荊州佯動,逼得金人調動兵力南下,達到目的便收手。
孟珙問他:這是要蒙軍和金人纏鬥下去,消耗他們的國力嗎?
趙玉林給孟公豎起大拇指,說他撤軍也就在這幾日了。
兩人合計了一盞茶的功夫便分手,趙玉林站在碼頭上目送孟公到看不見,用魔鏡觀察,發現孟珙都一直站在船尾。
孟珙站在船上見趙玉林一直沒走,直到看不見了才走進船艙,心道他和此人就是一麵之緣,趙玉林如何就如此尊重他呢?
孟珙當然不曉得,趙玉林知道他是南宋不可多得的抗蒙名將,名字早就刻在趙玉林心中了。
臨安的丞相府收到了金州神威軍襲擾金國邊境,複仇的報告,非常欣喜,這給他聯蒙滅金又增加了砝碼。
皇帝可就不爽了,他內心雖然為宋軍打通了漢水這個運輸通道而歡喜,但是青野原報告:神威軍屢屢自行用兵,這是犯了大忌。
盡管趙玉林上了隻為擾亂金人防禦,穩固宋蒙防線的密報,皇帝還是給他記上了一筆賬。
這兩年難得順一點,皇帝心情大好,換了便裝叫小太監引路,悄悄從後門溜了出去。他來到匡思思的院子裏,小美人立即將他的脖子環抱,啪的一聲在皇帝臉上打了個小香啵。
哇塞,這是在後宮感受不到的別樣享受啊。
皇帝開森的叫將他的玻璃杯取出來飲酒,跟著小太監便從外麵的小轎箱櫃裏取過來一壇五穀豐陳釀。
匡思思打趣的問他有啥開森事了,這麼早的就出宮來,不怕宮裏的老虎咬大官人?
皇上聽著心扉蕩漾,說金州趙玉林幫他教訓金狗呢,大獲全勝。
匡思思這回聰明了,哪裏還敢說趙玉林的好話,疑惑的問皇帝,說坊間議論,朝廷並無詔命,是那趙棄兒擅自出兵為他兄弟報仇的呐。
皇上哪裏會放過這樣的好事情,表情微怒的發音:“胡說八道,金州自然是奉詔出兵,吃酒。”說罷,皇帝仰脖子豪氣的幹了一杯。
趙飛燕跑出來喊他爹爹了,匡思思要趁著皇上高興,為自己女兒謀些福利……
金州的趙玉林哪有皇帝清閑,正在穀城前線指揮作戰呢。
敵人像蝸牛一樣的爬行,他等的不耐了,叫閑著的隊伍下鄉做宣傳,高價買走百姓手裏的餘糧,勸他們進山躲避戰亂。
土豪的地,他這次不分了,隻沒收糧食和錢財。
趙玉林很清楚,隊伍在這裏隻是短時間占領,分了土地,百姓也是守不住的,就不用製造太多的麻煩了。
苗貴告訴他,北邊下來了十來萬兵馬,計劃已經實現。預計金兵前鋒一萬人明日進入簸箕穀。
魯有朋報告:情報顯示,荊州兵已經出動,金兵定會有所顧忌。
趙玉林說明日對敵一戰,要勇要狠,不管如何都按照計劃回撤。
次日下午,簸箕穀戰鬥打響。毫無懸念,金兵在二縱和九縱兩萬人馬的聯合夾擊之下,一個回合便潰不成軍,瘋狂後退。
而神威軍卻不再追趕,打掃戰場後立即撤退。
第二天,金軍哨探經過簸箕穀居然看不到戰場的痕跡,要不是大量的鐵桶炮炸出帶硝煙的彈坑,他們都懷疑那裏是不是發生過戰鬥了。
那些戰死的金兵,他叫全部掩埋了,沒逃脫的傷兵,也就地收攏做安置,還預留了糧食有飯吃呢。